第859章 还场西风(二)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丞相。”众人见诸葛亮沉默不语,讨论也逐渐停止。
邓艾默默上前一步,说道:“丞相心中,可是已有破敌之策?”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士载知我心意。”
见诸葛亮脸上,露出些许笑容,众人立刻看了过来。
“大家都看得出,西楚已成强秦并六国之势。”
“三十万西楚军队,非是我军联合曹魏,就能轻易击败的。”
“然,事无绝对,兵无常势。当年曹操百万大军,一样不可一世,最终不也是一场大火,改变了天下局势吗?”
他羽扇轻摇,似乎是在缓解众人心中的紧张和犹疑。
片刻后,他才缓缓说出自己的谋划。
“士颂此人,好奇谋,喜涉险。若能以诱饵引其出战,设伏击之,一旦士颂出现不测,便一如当年曹操殒命赤壁,天下大局或可扭转。”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心说也就是你诸葛亮,敢这么说话,那士颂哪有那么好杀。
直到此刻,诸葛瑾苦笑一声,说道。
“若是早年,年轻气盛时的士颂,或许还有机会。”
“当年征刘表,战关中,还有和孙策交手时,他多有身先士卒,以人主之姿亲临一线,鼓舞士气的做法。”
“但这些年来,他越发的谨慎了。”
“不单单不会亲自上阵,就算是两军交战,他也是远远躲在后方,在颂卫营精锐的保护之下,居中指挥。”
刘晔也补充道:“听闻曹魏那边,邓王曹冲曾经甚至暗中谋划过派出刺客刺杀,最终也功败垂成。”
“如今士颂,大业将成,想来指挥更加谨慎,不会给与我们机会和破绽。”
诸葛亮却挥了挥羽扇,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事在人为,此番率军前来,若是救不了邺城,退不了西楚之兵,大汉,恐真的危险了。”
一旁的简雍眉头皱起,心中有了一丝不安,连忙询问道。
“此事之关键,要在后续的大战之中,调动士颂,让他亲自进入战局方可,但以何物为饵,才能引士颂亲自出动?”
“寻常将领,粮草辎重,恐难入其眼啊。”
他们这么一说,不少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过来。
诸葛瑾,刘晔,邓艾等人,都把目光都聚焦在诸葛亮身上。
烛光摇曳,将他清瘦的身影投射在帐幕上,显得既单薄又高大。
诸葛亮缓缓起身,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人,笑道:“自然以我为诱饵。”
“丞相!”众人齐齐发声,想要劝阻
诸葛亮抬手制止了众人的反对
“亮深知此计之险。然当今形势,若不出奇制胜,则汉魏皆危。天下再无复盘之可能。”
“也只有以我为诱饵,引士颂亲至绝境,才有一丝可能。”
是啊,智慧卓绝如诸葛亮这般,早就看透了一切。
当年士颂和自己在荆州初遇,士颂就娶了自己二姐,而后对自己百般示好,想要将自己收入麾下,自己就产生过一丝疑惑。
士颂当年去荆州,目的就是奔着自己去的。
但当时的自己,不过是个从徐州逃难南下的没落官宦子弟,怎么值得他士颂如此花费心思。
难道他士颂有天眼不成,知道自己能辅佐刘备,在这乱世开辟季汉基业?
但不可否认,士颂对自己,那是真的上心。
若非自己诸葛家,世受汉室恩情,当年三兄弟中,自己成为了那个选择回馈汉室的人,他也真动过心思,给士颂出力。
只不过,后来遇到了刘备。
君臣相交,如鱼得水,十多年君臣,信任有加,如今更是成为了托孤重臣,这份推心置腹的恩义,他不得不还。
“诸位安心,亮既有此番谋划,自然是思虑妥当。”
“到时候,诸位依令而行,切不可贻误战机。”
出于对诸葛亮的迷之信任,众人自然大声应承,表示会依照诸葛亮的安排,做好准备。
倒是聪慧的诸葛恪看出几分隐患。
“叔父之谋划中,叔父自身之安全,可有保障?”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而后大惊失色。是啊,若是没有妥善安排,以身为饵的诸葛亮自己,岂不是危险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用兵之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士颂多疑,以我为饵相诱,他中计之后,并会心中多疑。”
“那时,我自会见机行事,顺利脱身。”
“而诸位要做的,便是配合我完成这次引蛇出洞。”
说罢,诸葛亮把自己心中谋划中,需要众人知道的部分,一一说明清楚。
末了,
阚泽叹服道:“丞相神机妙算,自是万全。然,在下仍请丞相三思,以备万一。”
诸葛亮神色凝重:“亮岂不知险?然为天下苍生,为大汉基业传承,此险不得不冒。”
他望向帐外,目光仿佛穿透夜幕,看到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了刘备复兴大汉的那一腔热血。
“自董卓乱政以来,天下纷争已近三十载。诸侯崛起,战火不休,百姓流离,田畴荒芜。”
“若能以此计破楚,或可换得数年太平,使我大汉得以喘息。”
帐内一片寂静。
最终,诸葛瑾长叹一声:“既然你已意决,为兄愿陪同左右,以防不测。”
诸葛亮摇头:“兄长需留在大营,统领全局。若真有意外,兄长可配合留守国中的陈群陈登二人,按我留下的锦囊行事。”
言罢,他环视众人,拱手道。
“此一战,拜托诸位了。”
随即,一道道命令发出,诸将领命后,脸上都多了一份凝重与决心。
议事持续至深夜方散。
诸葛亮独坐帐中,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心中忧思过重,无心睡眠,他便取出古琴,轻抚琴弦,一曲《梁甫吟》在夜风中悠悠传开,如泣如诉。
帐外,老兵赵五,正带着队伍在巡夜。
听到琴声,他不由得停下脚步,静静聆听。那琴声中有忧思,有决绝,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丞相又在熬夜思虑了。”他身边的少年新兵叹了口气,他才加入军中多长时间啊,就已经多次遇到诸葛丞相忧思过重,无心睡眠的情况了。
赵武也叹了口气。
“是啊,从皇叔去后,丞相的白发就越来越多。”
他这种徐州老人,脱口而出的话语之中,对于刘备的称呼,还是当年那个“皇叔”,似乎他这样的人,早已经把这种称呼,刻进了自己的骨髓中。
他摇了摇头。“丞相肩上,是整个季汉的重担啊。”
琴声,继续在夜风中飘荡。
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悲欢,诉说着一个智者同命运的斗争。
黎明时分,季汉大军拔营继续北上。
越接近邺城,战争的气息就越发浓重。沿路都是荒废的村落田地,不知道是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命去了,还是曹魏的坚壁清野政策,让他们不得不离开。
赵五默默地走着,手中的长矛握得更紧了。
他在一个破败的茅屋后,看到了几只野狗,冷漠地望着行军队伍,那双眼睛让他很不舒服,似乎在看移动的食物,觉得他们这些人,会在不久后,成为他们的血食。
“唉,这乱世,何时才是个头啊?”
他喃喃自语,根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正午时分,前方突然扬起尘土,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旗号显示是魏军,约百余人,为首的是个年轻将领。
“大魏国讨寇将军牵弘,奉我主之命,特来求见汉相诸葛大人!”那将领在汉军阵前勒马,声音洪亮却难掩疲惫。
赵五和其他老兵立即警戒起来,手中的兵器不自觉地握紧。
多年来与魏军交战的本能反应难以立即消除。
很快,军阵后方,传来消息,让牵弘进去叙话。
牵弘下马步行至诸葛亮四轮车前,单膝跪地:“邺城危在旦夕,我主特遣末将前来求援。此为我主亲笔信,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展开帛书,细看片刻,脸上露出复杂神色。
他将信传递给身旁的刘晔,缓缓道:“魏主愿将邺城守军,全权交由亮指挥?”
牵弘坚定点头:“我主有言,当今之势,汉魏之间,已经唇齿相依。能解邺城之围,击退楚军之人,除了卧龙先生,还能有谁?”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实不相瞒,城中战兵,已不足六万,其余辅兵民夫数量,也不过如此。”
“夏侯征西战死之后,楚军三路大军汇合,虽未直接围城强攻,但邺城,已和孤城无异。”
“得知卧龙先生率十万季汉大军来援,这已是我等死守邺城最后的的支持了。”
诸葛亮闭目沉思片刻,忽然睁眼,目光如电:“既如此,请牵将军回报魏主,亮已有破敌之策,魏军还需全力配合。”
牵弘听罢,眼中闪过惊异与敬佩。
“卧龙先生放心,我曹魏定然全力配合。”
诸葛亮颔首:“嗯,请将军转告魏主,我军将沿漳水北上,至邺城东南二十里处扎营,与城中守军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
“还请魏主派遣重臣前来我军营中,共商具体配合事宜。”
牵弘拱手道:“末将定当转达!”
再次行礼后,他翻身上马,带着随从疾驰而去。
赵五望着魏军远去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双方还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如今却要并肩作战。
乱世之中的敌友关系,真是变幻莫测。
大军继续前行,终于在日落前抵达预定地点——漳水畔的一处高地,距邺城约二十里,与城中守军可遥相呼应。
扎营之时,赵五被分派到营寨西侧警戒。从这里可以远远望见邺城高大的城墙,以及城外连绵数十里的楚军营寨。
楚军旗帜如林,营火如星,规模之庞大令人心惊。
“好家伙,这得有多少人啊?”身旁的少年兵惊叹道,声音有些发抖。
赵五眯起眼睛估算:“听说是三十万。你看那连营的规模,起码蔓延了十里地。”
“我们能赢吗?”少年不安地问。
赵五没有立即回答。他望着远处邺城城墙上的魏军旗帜,又回头看看营中飘扬的汉字大旗,长长叹了口气:“不管能不能赢,这一仗都必须打。丞相说得对,唇亡齿寒啊。”
夜幕降临,汉军营寨中燃起篝火。
赵五正在啃着干粮,忽然听到中军方向传来一阵骚动。
不久,消息传开:魏国的使者来了,而且是重量级人物——曹魏太尉钟繇亲自前来,而且护卫他的人,正是夏侯渊之子,宗亲将领夏侯霸。
钟繇虽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诸葛丞相。”
钟繇躬身行礼。“老朽奉我主之命,特来共商破敌之策。”
诸葛亮还礼:“钟公年高,不辞凶险亲临我军,亮感佩不已。”
双方入帐后。
钟繇询问起了曹魏这边最为关心的问题:“听闻卧龙先生,已有破敌妙计,不知我方当如何配合?”
“城内十二万大军,可任由先生差遣。”
诸葛亮看了看钟繇,又看了看他身边的夏侯霸,淡然道:“西楚之关键,在于士颂此子一人尔。”
“若士颂死,西楚之兵逼退。”
“其子年幼,西楚派系林立,必有内乱。届时,天下之势,尚未可知也。”
钟繇听罢,抚须沉思良久。
要是别人说,想要用杀士颂本人来破西楚之势,钟繇早就反驳了。那士颂是这么好杀的吗?不说他们这些人了,就是当年曹操在时,一样能看清这点,杀士颂则西南无忧。
为此,曹操亲统大军,追着士颂杀到了长江边。
最终不也是功败垂成吗?
邓王曹冲,选拔精锐刺客布局,得到了刺杀士颂的机会,终究也功亏一篑。
现在曹操,曹冲父子皆死,西楚成秦并六国之势。
稍稍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杀士颂是曹魏和季汉最后的生存机会,就好像当年燕丹遣荆轲刺秦一样。
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杀士颂,何其艰难。
也就是对面是诸葛亮,钟繇才没有翻脸。
“士颂近来,业已成熟,不会轻易涉险,不知丞相有何妙计?”
诸葛亮神色平静:“用兵之道,无非奇正相合。正面抗衡,我军力不能及;唯有出奇,方有一线胜机。”
“我意,派出季汉之兵和曹魏军队混合出击,调动楚军,让他误会我军布置,兵力安排。最后,西楚军中,定然会有人意识到,我季汉大营,只有我诸葛亮一人,用一面大旗在牵扯他。”
“以士颂的个性,多半会亲自率领精锐,前来探查。”
“那时,我自有办法,引他入营。”
钟繇和夏侯霸对视一眼,他们当即明白,诸葛亮是准备以自己为诱饵,引士颂进绝境。
http://www.yqzw5.cc/yq15911/8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