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集:医官外派,支援边疆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玩家们的NPC大爹
收集末日
崔向东楼晓雅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古医圣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医渡边关漳水的晨雾还未散尽,邯郸医署的演武场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二十名身着青色医袍的医官列成两排,腰间别着药囊,肩上挎着素色布包,布包里鼓鼓囊囊的,装着素问连夜修订的《战场急救图谱》与新熬制的止血药膏。
素问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有曾在疫症中冲锋在前的王三,有擅长针灸的林姑娘,还有跟着她在药田学过辨药的跛脚少年阿石。她抬手将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声音清亮却带着一丝郑重:“边疆的风比邯郸烈,战场的血比医署的药汤冷。你们此去,不是坐堂问诊,是在刀尖上抢人,每一秒都关乎性命。”
说罢,她招手让两名学徒抬来一个木架,木架上绑着用麻布包裹的假人,假人身上用红墨标出了心口、腹部、四肢等关键部位,还特意缝了几个可装卸的“伤口”,有的渗着模拟血液的红药水,有的裹着沾了黄泥的布条,模拟战场上常见的箭伤、刀伤与钝器伤。
“战场急救,首重‘快’与‘准’。”素问上前一步,一把扯下假人腹部的布条,露出一个深约两指的“伤口”,“遇到这种腹部开放性创伤,先别急着塞草药,要用煮沸过的麻布按压止血,再用绷带环形包扎,力度以不渗血且能摸到脉搏为准。”她一边说,一边取来干净麻布与绷带,手指翻飞间,绷带已紧紧裹住“伤口”,边缘整整齐齐,“若伤口有异物,比如断箭,切记不可蛮力拔出,需用剪刀剪断箭杆,保留箭头在体内,避免拔箭时血管破裂大出血——”
她话音刚落,阿石突然举手:“素问姑娘,若是箭头卡在骨缝里,后续该如何处理?”
素问看向他,眼中带着赞许:“问得好。箭头入骨,需用银针刺入周围穴位麻醉,再用特制的拔箭钳缓慢取出,取箭后立刻撒上止血散,敷上止血药膏,最后用夹板固定伤肢。”她说着从药囊里取出一把小巧的拔箭钳,钳口打磨得光滑圆润,“这是我让铁匠铺特制的,钳口带防滑纹,能牢牢夹住箭头,你们每人都有一把,务必随身携带。”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素问手把手教众人处理各种战场常见伤:遇到箭伤,如何快速判断箭镞是否有毒;遇到骨折,如何用树枝与绷带制作简易夹板;遇到士兵昏迷,如何通过掐人中、摸颈动脉判断生命体征,如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林姑娘学得认真,每一个步骤都在心里默念数遍,偶尔还会掏出炭笔在竹简上快速记录;王三力气大,包扎时总控制不好力度,素问便让他对着假人反复练习,直到能在保证止血的同时,不勒得假人“肢体”发紫。
日头升至半空时,教学终于结束。素问让人抬来一个大木箱,打开后,里面整齐码放着二十个小药盒与二十卷竹简。“每个药盒里有止血散、解毒丹、止痛膏三种药,药膏是用止血藤与续骨草熬制的,既能止血又能促进伤口愈合。”她拿起一卷竹简,竹简封面用朱砂写着“战场急救图谱”五个字,“这里面除了常见伤的处理方法,还增补了边疆常见的毒蛇咬伤、冻伤的救治方案,你们路上要仔细看,到了边疆,更要互相提醒。”
医官们依次上前领取药盒与竹简,双手接过时,指尖都带着一丝颤抖。阿石捧着药盒,低头看着上面刻着的“邯郸医署”四个字,突然哽咽道:“姑娘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把边疆的伤兵都治好,平安回来见您。”
素问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盼着你们平安回来,但更盼着你们能救更多人。记住,行医者,心要稳,手要快,哪怕身处乱军之中,也要守住医者的本分。”
第二日清晨,邯郸城的东门早早打开。二十名医官骑着官府调配的战马,背上的药囊在晨光中微微晃动。素问站在城门下,手里拿着一面绣着“医渡边关”的锦旗,亲自递给为首的王三:“这面锦旗,你们带着,若是遇到难处,出示它,边疆的守军会帮你们。”
王三双手接过锦旗,用力点了点头,随后翻身上马,对着身后的医官们大喝一声:“出发!”马蹄声踏破晨雾,二十匹战马排成一列,朝着北方边疆的方向疾驰而去。素问站在城门下,望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直到晨雾散尽,才缓缓转身回到医署。
一路之上,医官们日夜兼程。白天,他们骑着马赶路,偶尔遇到驿站,便停下来给马喂些草料,自己则啃几口干粮;夜晚,他们找个破庙或山洞歇息,借着月光翻看《战场急救图谱》,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的急救技巧。林姑娘心细,发现阿石对毒蛇咬伤的救治方法不太熟悉,便在休息时,拿着自己画的毒蛇图谱,给他讲解如何辨别毒蛇种类,如何根据蛇毒类型选择解毒丹。
十日后,他们终于抵达边疆的秦军大营。刚到营门口,就听到营内传来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守营的士兵见他们背着药囊,又出示了“医渡边关”的锦旗,立刻领着他们去见大营的将领赵将军。
赵将军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身上的铠甲还沾着泥土与血迹,见到他们,立刻上前一步,声音沙哑:“你们可算来了!营里还有三十多个伤兵,有的中了箭,有的被刀砍伤,还有几个被蛮夷的毒箭射中,军医们都快撑不住了。”
王三立刻说道:“将军,我们带来了急救药与急救技巧,现在就去救治伤兵!”
赵将军大喜,立刻领着他们去了伤兵营帐。营帐里弥漫着一股血腥味与草药味混合的刺鼻气味,地上铺着干草,三十多个伤兵躺在上面,有的伤口还在渗血,有的脸色发青,显然是中了毒。林姑娘看到一个少年兵躺在角落里,左腿上插着一支断箭,箭杆上还沾着黑色的毒液,少年兵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她立刻拿出拔箭钳与解毒丹,对身边的两个医官说:“快,烧一锅开水,准备干净的麻布与绷带!”
她先取出银针刺入少年兵的足三里、血海两个穴位,片刻后,少年兵的眉头微微动了动。随后,她用煮沸过的麻布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拔箭钳小心翼翼地夹住箭杆,趁着少年兵因针刺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快速拔出断箭。黑色的毒液随着箭头流出,林姑娘立刻撒上解毒丹,又敷上止血药膏,最后用夹板固定住少年兵的左腿。
“每隔一个时辰,给他喂一次解毒丹,多喝水,促进毒液排出。”林姑娘嘱咐完照顾少年兵的士兵,又立刻去救治下一个伤兵。
阿石则负责处理骨折的伤兵。一个士兵的右臂被钝器砸伤,骨头已经错位,手臂肿得像个馒头。阿石按照素问教的方法,先轻轻按摩士兵的手臂,找到骨折的位置,然后让两个士兵按住士兵的身体,自己则双手握住士兵的手臂,猛地发力,将错位的骨头复位。士兵疼得大叫一声,额头上冒出冷汗,但骨头复位后,他明显感觉舒服了许多。阿石立刻用树枝制作简易夹板,将他的手臂固定住,又敷上续骨药膏:“这药膏能促进骨头愈合,你别乱动,过半个月,我再给你检查。”
王三则带着几个医官,负责处理那些伤势较重的伤兵。一个士兵的腹部被刀砍伤,肠子都露了出来,之前的军医们都束手无策。王三深吸一口气,按照素问教的方法,先用煮沸过的麻布轻轻将肠子推回腹腔,然后撒上止血散,敷上止血药膏,再用绷带层层包扎。他的动作沉稳而快速,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麻布上,但他丝毫没有分心,直到包扎完毕,看到士兵的呼吸渐渐平稳,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半个月,医官们几乎没有休息过。白天,他们在伤兵营帐里忙碌,处理伤口、换药、喂药;夜晚,他们还要轮流守夜,观察伤兵的病情变化,一旦有突发情况,立刻进行救治。林姑娘因为经常熬夜,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她从未抱怨过,只是在休息时,会拿出素问给的图谱,再翻看几页,巩固所学的知识。
渐渐地,营里的伤兵们开始好转。那些中了毒的伤兵,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润;那些骨折的伤兵,已经能在别人的搀扶下慢慢走动;那个腹部被刀砍伤的士兵,伤口也开始愈合,能吃下一些流食了。士兵们都很感激这些来自邯郸的医官,有的士兵还拿出自己珍藏的干粮,硬塞给他们,说:“你们为了救我们,辛苦了,这点干粮,你们拿着垫垫肚子。”
赵将军看到伤兵的治愈率越来越高,心里十分高兴。他亲自来到伤兵营帐,看到医官们正在给伤兵换药,动作熟练而轻柔,忍不住赞叹道:“你们真是神医啊!之前我们营里的伤兵,治愈率还不到三成,现在都快到八成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王三笑着说:“将军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素问姑娘临行前嘱咐我们,要尽全力救治伤兵,不辜负将军的信任。”
又过了几日,边疆的战事暂时平息,营里的伤兵也大多康复。赵将军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让信使快马加鞭送往邯郸。信中写道:“邯郸医官,医术高超,胆识过人。入营半月,伤兵治愈率大幅提升,解我军燃眉之急。此等医者,乃我军之福,边疆之幸!”
信使抵达邯郸时,素问正在药田查看药材的生长情况。当她接过赵将军的信,看到信中对医官们的称赞时,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她抬头望向北方边疆的方向,心里想着: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更没有辜负医者的本分。
此时,药田的风吹过,带来阵阵草药的清香。素问轻轻抚摸着身边的止血藤,心里暗暗决定:等医官们回来,一定要好好听听他们在边疆的故事,再根据他们的经历,修订《战场急救图谱》,让更多的医官学会战场急救技巧,为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邯郸医署的人都在盼着医官们回来。终于,在一个清晨,有人看到远处的路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正是从边疆回来的医官们。他们骑着马,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十分明亮,背上的药囊虽然空了不少,但手里却多了一些边疆的特产——有的拿着晒干的草药,有的拿着少数民族的刺绣。
素问亲自来到东门迎接他们。当看到阿石、林姑娘、王三他们平安回来时,她快步走上前,笑着说:“你们回来了,辛苦了!”
阿石跳下马,快步走到素问面前,兴奋地说:“姑娘,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边疆的伤兵我们都治好了,赵将军还夸我们呢!”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朵晒干的野花,“这是边疆的花,我特意给您带来的,说能清热解毒。”
素问接过野花,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她看着眼前这些风尘仆仆却充满活力的医官们,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医官们不仅在边疆救了很多人,更在这段经历中成长了许多。他们用自己的医术与勇气,在边疆谱写了一曲医者的赞歌,也让“邯郸医署”的名声,传遍了边疆的每一个角落。
当天晚上,邯郸医署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庆功宴。宴会上,医官们轮流讲述着在边疆的经历——林姑娘讲了如何救治中了毒箭的少年兵,王三讲了如何处理腹部开放性创伤的士兵,阿石讲了如何用续骨药膏帮助骨折的士兵康复。素问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偶尔还会提问,补充一些急救技巧的细节。
宴罢,素问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赵将军的感谢信,又取出医官们带来的边疆草药,心里暗暗盘算着:接下来,她要根据医官们在边疆的经历,进一步完善《战场急救图谱》,还要将边疆的草药加入《赵地药材全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草药的功效。同时,她还要在医署开设“战场急救班”,让更多的医官学会战场急救技巧,万一将来边疆再需要支援,他们就能更快地投入救治。
窗外,月光洒在医署的庭院里,显得格外宁静。素问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医渡边关,薪火相传”八个字。她知道,医者的道路没有尽头,她要带着医署的众人,继续前行,用医术守护更多人的生命,让医者的仁心,如同月光一般,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http://www.yqzw5.cc/yq15107/10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