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集:医署分号,惠及乡县
推荐阅读: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妻子被刨腹取子,十万将士归来!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吞噬古帝
山村里的女人
唐若雪叶凡主角小说
官途纵横,从镇委大院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分署风云:漳水两岸草木香邯郸医署的铜铃在晨雾中第三次响起时,素问正对着案上堆积的竹简皱眉。那些竹简上密密麻麻写着求医人的姓名与籍贯,武安、临漳的地名反复出现,墨迹旁还画着简陋的路线图——有的来自百里外的山村,有的渡了三次漳水,最长的跋涉了整整六日。
“李伯,你看这些。”素问将竹简推过去,指尖点在“武安·王家庄”的字样上,“前日来的老妇,为治咳喘在途中晕倒两次;还有临漳的孩童,疹子拖成了重症才到邯郸。”
李伯花白的胡须动了动,接过竹简翻了几页,重重叹了口气:“医署的药汤熬得再快,也赶不上百姓赶路的脚程。可建分署不是小事,木料、工匠、懂行的人手,哪一样都缺。”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马蹄声。巨鹿守将的亲兵翻身下马,捧着一封红漆信函进门:“素问姑娘,守将听闻百姓求医之苦,特拨三十方上好木料,再调二十名工匠,愿助姑娘建分署。”
素问眼中一亮,与李伯对视一眼,当即拍板:“事不宜迟!武安临漳各设一处,派传习所最拔尖的两名学徒主持——武安派沉稳的陈墨,临漳派心思细的柳芽。”
三日后,陈墨与柳芽带着十名学徒、两车药材启程。素问亲自送到漳水畔,将两本《赵地药材全谱》副本交给他们:“武安多山,风寒、外伤常见,备足紫苏、续骨草;临漳靠水,湿热、痢疾多发,黄连、马齿苋不可少。遇事拿不准,就看图谱后附的应急方案,我十日便去巡查一次。”
陈墨将图谱揣进怀中,郑重行礼:“先生放心,弟子定不辱使命。”柳芽则攥着药箱带子,声音清亮:“定让两地百姓不用再受奔波之苦。”
漳水悠悠,载着建署的队伍向东而去。邯郸医署内,素问并未停歇,一面让王二柱统计药材储备,一面画了分署的布局图——前堂诊病,后堂制药,侧院设隔离棚,后院留作药圃,连晾晒药材的竹架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十日光阴转瞬即逝。素问带着两名医官赶往武安,刚过漳水西岸,就见路边有百姓背着竹筐赶路,筐里装着鸡蛋、红枣。“老乡,这是往哪儿去?”素问勒住马问。
“去武安新医署啊!今日分署落成,素问姑娘的徒弟要免费诊病,还教认药材呢!”老乡笑得眼角起了皱纹,“以前看病要走三天,现在出门半时辰就到,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顺着老乡指的方向前行,远远便望见一片新起的院落,青瓦土墙透着规整,院门口早已挤满了人。陈墨穿着干净的麻布长衫,正站在石阶上,手里举着一株带叶的植物:“大家看清楚,这是紫苏,叶片发紫,茎秆有细毛,风寒感冒时煮水喝,加两颗红枣更润喉。”
人群中此起彼伏地应着,有老农伸手轻轻摸了摸紫苏叶:“这东西田埂上多得是,以前只当喂猪的草,没想到能治病。”陈墨笑着补充:“不光紫苏,薄荷、蒲公英都是药,等下我带大家去药圃认,以后小病自己就能对付。”
素问勒马站在人群外,看着陈墨熟练地解答疑问,学徒们有条不紊地给百姓登记、号脉,院角的药炉冒着袅袅青烟,空气中飘着草药的清香。有妇人抱着发烧的孩子出来,脸上满是笑意:“陈先生给开了药,还教我用温水擦身子退热,孩子已经不烧了!”
“这才是医者该做的事。”素问轻声自语,指尖拂过马背上的药箱,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李伯从旁笑道:“姑娘当初教他们‘医病先医心’,如今都学到位了。”
正说着,一名学徒匆匆从人群中挤出来,对素问行了一礼:“先生,临漳那边派人来报,柳芽师姐遇到点麻烦,请您过去看看。”
素问心头一沉,当即调转马头。赶到临漳分署时,却见这里与武安截然不同——院门口冷冷清清,只有两名学徒守着,柳芽正蹲在药圃边,对着蔫蔫的草药发愁。
“怎么回事?”素问走上前问。柳芽抬头,眼圈有些红:“昨日还好好的,今早起来,药圃里的黄连、马齿苋全蔫了,连带来的干药材也潮了大半。百姓听说药材坏了,都不肯来了。”
素问蹲下身,摸了摸土壤,又拿起一片黄连叶子细看,随即站起身:“临漳靠水,湿气重,药材要架高了存,药圃得挖沟排水。”她指着院角的空地,“把那里的柴房改造成药库,地面铺三层干草,药材装在竹篮里吊起来,再放些生石灰吸潮。”
又看向药圃:“立刻挖宽半尺的排水沟,黄连喜燥,要移到地势高的地方;马齿苋耐湿,种在沟边正好。”柳芽连忙点头,带着学徒们动起手来。素问则走进空无一人的前堂,写下“药材晾晒中,明日免费诊病”的告示,让学徒贴到街口。
次日清晨,临漳分署的门刚打开,就有百姓试探着进来。柳芽穿着沾着泥土的衣衫,正指挥学徒晾晒药材,见有人来,立刻迎上去:“大娘,您哪儿不舒服?我们的药材都处理好了,放心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大娘犹豫着坐下:“听说昨天药材坏了……”素问从后堂走出,笑着递过一株新鲜的马齿苋:“您看,这是今早刚从药圃摘的,排水沟挖好了,以后药材不会再受潮。您要是不放心,我先给您诊脉。”
大娘半信半疑地伸出手。素问号完脉,又看了看舌苔:“您是湿热痢疾,用马齿苋煮水喝,再配点黄连末,三日就好。”柳芽立刻取来药材,仔细包好,还画了简单的服用说明。
中午时分,分署里渐渐热闹起来。有喝了药见效的百姓特意回来道谢,还带来了自家晒的干柴,帮着加固药库。柳芽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素问笑道:“先生,您说得对,解决了药材的问题,百姓自然就信我们了。”
素问看着往来的人群,忽然注意到角落里有个少年,抱着一个布包,怯生生地望着药圃。她走过去,温和地问:“孩子,你哪里不舒服?”
少年往后缩了缩,布包不小心掉在地上,里面滚出几颗干瘪的野果。“我娘病了,没钱抓药。”少年眼圈泛红,“听说这里能免费看病,我想来问问,这些野果能不能换药?”
素问捡起野果,认出是具有止泻功效的橡子,心中一动:“这些野果也是药呢。你带我们去你家,我给你娘看病,这些野果就当药钱,好不好?”
少年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跟着少年穿过几条窄巷,来到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床上躺着一个面色蜡黄的妇人,气息微弱。素问诊脉后,对柳芽道:“是长期营养不良加风寒,用紫苏煮水驱寒,再用小米熬粥补气血。”
柳芽立刻去取药材,素问则帮着收拾屋子,发现墙角堆着不少晒干的蒲公英。“这些也是药,以后可以拿到分署来换粮食或药材。”素问对少年说,“分署正要收民间药材,你认识的话,还可以帮着采摘。”
少年用力点头:“我认识!山里好多草药,我都认识!”
从少年家出来,素问对柳芽道:“临漳多湿地,草药种类多,不如设立‘药材代收点’,既给百姓添条生路,也能补充药材储备。”柳芽连连称是,当日便贴出了代收告示,写明各类草药的收购价格。
不出三日,代收点就收到了不少药材。少年每天都来,带来的草药又多又好,柳芽便让他帮忙分拣药材,还教他认药、晒药。其他百姓见了,也纷纷进山采药,临漳分署的药材储备渐渐丰厚起来。
半月后,素问再次巡查两地分署。武安分署前,陈墨正带着学徒给百姓接种人痘,排队的人群井然有序;临漳分署里,柳芽一边给孩童诊病,一边教孩子的母亲辨认马齿苋,代收点的学徒正忙着称重记账。
漳水两岸的风拂过新绿的药圃,带着草木的清香。素问站在田埂上,看着分署里往来的身影,听着百姓的笑语,忽然明白——医者的使命从不是困在一方医署里,而是让医术像种子一样,撒在每一片需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护佑众生。
李伯提着药篮走过来,指着长势喜人的紫苏:“姑娘,这两地的分署算是站稳脚跟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往南边的邺城也设一处?”
素问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眼中闪着光:“不止邺城。等陈墨和柳芽再带些徒弟出来,我们要让每座县城都有医署,每个村落都有人懂医,让漳水两岸的草木,都能成为护佑百姓的良药。”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分署的铜铃再次响起,清脆的声音穿过田野,与百姓的笑语交织在一起,在漳水两岸久久回荡。
喜欢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http://www.yqzw5.cc/yq15107/10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