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汉编年史(上)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
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百姓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又接连遭受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
于是,他们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着名的就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
比如曹操、袁绍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朝廷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依靠他们来维持地方稳定。
等到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了士族与寒门——两大阵营。
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从而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要原因。
刺史制度源自于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
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公信度。
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从而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
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行政结构。
州牧位居郡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了实际上的封疆大吏。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得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的机会,名正言顺地在地方形成割据势力。
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
如此一来,等于是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
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从而引起全国性的战乱,一度席卷了半个天下。
于是,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儁率领中央军进行镇压,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进行协助。
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但是余部仍然散布各地。
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朝廷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
公元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州郡的控管。
不仅如此,还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担任。
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然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到朝廷的节制。
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从而切断与朝廷的关系。
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的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
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之弟陈留王—刘协。
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以及其他宦官。
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结果宦官们却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
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余人。
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但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董卓之乱”至此开始。
当时,刘协只有九岁,比少帝还小整整五岁。
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与自己更为亲近。
于是,董卓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念头,以方便他掌控朝政。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
公元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共同讨伐董卓,期间共有十一路地方军队加入。
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联军”。
董卓为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
期间,关东联军只有刘渊、孙坚、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兵。
关东军也随之解散,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
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彼时,天下十三州各有统治者,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分别为:
幽州牧—刘虞;
冀州刺史—韩馥;
并州牧—刘渊;
青州刺史—孔融;
兖州牧—刘岱;
司隶—董卓;
凉州刺史—马腾;
徐州刺史—陶谦;
豫州刺史—孔伷;
扬州牧—刘繇;
荆州牧—刘表;
益州牧—刘焉;
交州刺史—士燮。
此后,各路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天下因此战乱不休。
右北平太守—公孙瓒杀州牧刘虞,夺取幽州;
渤海太守—袁绍用计逼走韩馥,夺取冀州,继而引发袁绍、公孙瓒之间对河北长达数年的争夺。
青州发生第二次黄巾之乱,逼走孔融;入寇兖州,杀害州牧刘岱。
之后,曹操受到兖州各地官员、士民的推举,出任兖州牧,并一举荡平青州黄巾。
不久,徐州陶谦部将杀害曹操之父—曹嵩,曹操随即发兵攻打徐州,第一次徐州之战爆发。
结果,兖州各地官员因不满曹操在徐州的残暴行为,于是又迎吕布入兖州。
曹操随即回师,与吕布争夺兖州,历时一年的争夺才艰难取胜。
之后,吕布败走徐州,得到徐州陶谦的收留,并暂时屯兵于小沛,以帮助陶谦抵御曹操。
与此同时,原先占据南阳的袁术被荆州刘表联合张济赶出南阳,迫使袁术逃至豫州一代。
袁术又杀豫州孔伷,并派遣大将孙策攻打扬州,企图消灭扬州刘繇。
之后,公孙瓒、陶谦、袁术三方组成攻守同盟,以袁术为盟主。
为与之抗衡,袁绍、曹操、刘表也随即组成同盟,以袁绍为盟主。
之后数年,两方开启了历时四年的拉锯战,天下几乎陷入到分裂的局面。
喜欢血之孙吴
http://www.yqzw5.cc/yq15049/15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