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第407章 主力舰升级:秋风之敦号的重型战列舰改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07章 主力舰升级:秋风之敦号的重型战列舰改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系统空间内的量子光纹骤然舒展,原本1.1公里长的秋风之敦号全息模型被猛地拉长——淡紫色光带交织重构,最终定格在舰长5公里、宽800米的庞大规模上,舰体分层清晰如钢铁山峦:下层是双引擎舱与巨型登陆舱,中层密布武器模块与舰载机库,上层为指挥中心与装甲维护区,比当年对抗三叶草舰队的原始舰体,足足大了近5倍。

  李扬指尖落在模型的右舷,那里还留着一道浅红色的模拟弹痕——是“赤焰舰”当年被孢子炸弹击穿的位置。“当年1.1公里的轻型巡洋舰,0.5米装甲扛不住三叶草的中型舰主炮,现在要当远征的重型战列舰,5公里舰长只是基础,防护和火力必须拉满。”

  梁小龙凑上前,手掌贴在全息模型的装甲层上,语气带着对旧舰的怀念与对新舰的期待:“‘赤焰舰’当年就是吃了装甲薄、火力弱的亏,这次改5公里舰体,装甲至少8米厚,主炮口径得破千,不然对不起‘重型战列舰’的名头。”

  “8米基础装甲,关键部位再加强。”李扬调出装甲分层模拟图,蓝图上浮现出四层结构,“我按‘抗打击-吸能-修复-隐形’设计:1外层2米‘抗爆层’,加钨纤维编织网,能防1200实心弹击穿;2中层3米‘能量吸收层’,填充纳米吸能材料,可抵消70%的粒子炮能量冲击;3内层3米‘结构层’,用升级型高密度钛合金实心板,守住舰体核心管线;4外侧再贴0.8米‘纳米吸波涂层’,兼顾隐形与防深空腐蚀。”

  他指着舰首主炮区和下层引擎舱,语气加重:“这两个地方是敌方重点打击目标——主炮区装甲加到10米,用‘双层结构层’,中间夹1米反物质泄漏阻断材料,就算主炮被击中,也不会波及舰体核心;引擎舱装甲加到9米,保护双引擎不被破坏,毕竟动力断了,再厚的装甲也是活靶子。”

  “模块化装甲必须安排!”梁小龙突然拍了下模型侧舷,“当年‘赤焰舰’装甲破了,靠人工焊钢板熬了3天,现在5公里舰体,要是局部受损,得能快速更换。把8米装甲分成200米x80米的独立模块,每个模块带机械臂接口和内置纳米机器人,受损后2小时内就能换完一个,小破损还能自动修复,不用等维修舰。”

  李扬立刻在蓝图上标注出方形模块线,系统同步生成机械臂滑轨:“每个模块都装压力传感器和温度探测器,一旦检测到破损,AI会自动锁定位置,召唤舰体两侧的10台巨型机械臂(臂长80米,承重5000吨)进行更换。模块储备舱里预存10个备用模块,足够应对一场高强度战役的损耗。”

  装甲升级倒逼动力系统必须提效。李扬指向舰体下层的双引擎舱——左侧“零点能引擎集群”、右侧“反物质引擎集群”的标识格外醒目:“常规航行用4台‘超重型零点能引擎’,单台功率200,4台并联输出800,能驱动5公里舰体以0.22倍光速巡航,续航无上限,比原始舰的0.15倍光速快了近50%。”

  梁小龙最关心作战供能,指尖点向反物质引擎:“反物质引擎得够劲,既要支撑空间跃迁,还得给武器、护盾供能。当年原始舰开主炮就断护盾,这次双引擎分离,反物质引擎配2台‘重型反物质引擎’,单台功率500,总输出1000,供能分配必须明确:1武器系统400(主炮200、副炮150、近防炮50);2护盾系统300(能量护盾180、力场护盾120);3空间跃迁系统250;4应急储备50,确保任何时候都有冗余。”

  “跃迁时的供能切换也得注意。”李扬补充道,“跃迁时暂时把武器供能降到150,优先保证护盾和跃迁——毕竟跃迁过程中最容易被偷袭,护盾满功率才能扛住突发打击,等跃迁结束,再把武器供能调回来,不影响后续作战。”

  武器系统的改造完全适配5公里舰体的“火力压制”定位。李扬指着舰首最显眼的巨型炮位:“主炮用‘1200粒子束主炮’,比原始舰的400口径翻了3倍,射程提升到1200万公里,单发威力能直接击穿敌方超重型巡洋舰的8米装甲——当年打三叶草主舰要轰5炮,这次争取‘一炮破防’。炮管材质换成‘碳化钨-钛合金复合管’,能承受连续20次发射的高温,冷却时间压到3分钟,比原始舰快了近一半。”

  “副炮要形成‘环形火力网’!”梁小龙指着舰体中层的24个炮位,“装24门‘500电磁轨道炮’,分成8组环绕舰体,每组3门可同步射击,弹种分两种:1实心穿甲弹(弹头含贫铀弹芯),备弹6000发,专门打敌方舰体装甲;2反物质战斗部弹丸,单枚当量3000吨tNt,备弹3000发,用于攻坚敌方要塞或集群目标。”

  近防系统是“最后一道防线”,李扬在蓝图上密集点出绿色光点:“装1200座近防炮,分四层布局——1最外层(距舰体8公里):300座‘双联装重型激光近防炮’,射速2200发\/分钟,射程600公里,拦截远距离导弹群;2中外层(距舰体5公里):400座‘40电磁轨道近防炮’,射速2000发\/分钟,射程300公里,打散突破外层的导弹碎片;3中内层(距舰体2公里):300座‘双联装轻型激光近防炮’,射速3000发\/分钟,射程150公里,摧毁漏网的小型舰载机;4最内层(舰体表面):200座‘45电磁轨道近防炮’,射速1800发\/分钟,射程80公里,守住最后一道关口。”

  他补充道:“每座近防炮都配独立雷达和AI瞄准模块,能自主锁定目标,也能接受旗舰‘穹顶’的统一调度,反应时间0.015秒,比原始舰快了60%,就算敌方发射上万枚导弹,也能拦下来95%以上。”

  梁小龙突然想起主动打击手段:“这么大的舰体,得加几座小型深空鱼雷发射井!不用像无尽号那么大,装4座直径30米的就行,每座储弹15枚,鱼雷带短距离空间跳跃功能(最大跳跃80万公里),遇到敌方中小型舰队,能提前发起突袭,不用等旗舰下令。”

  李扬立刻在舰体两侧添加鱼雷发射井标识:“鱼雷用‘紧凑型反物质鱼雷’,长25米,直径4米,战斗部当量2000吨tNt,跳跃准备时间25秒,误差控制在8公里以内,足够命中中小型目标。发射井配电磁弹射装置,鱼雷初始速度80公里\/秒,比单纯靠引擎加速快2倍,减少暴露时间。”

  舰载机与作战单位的搭载量,随5公里舰体大幅提升。李扬指向中层舰载机库:“装80架‘长剑号战略拦截机’(是原始舰的10倍),升级反物质燃料箱后续航提升70%,能配合旗舰舰载机执行护航或侦查任务;下层登陆舱装150辆‘天蝎坦克’、200辆‘疣猪号吉普车’,用‘分层弹射通道’投放,一次能投送50辆地面单位,比原始舰快8倍。”

  “炮灰单位得多带!”梁小龙强调,“远征时遇到硬仗,得有人先冲上去吸引火力。装10万架‘无人驾驶钛战机’、5万具‘b1机器人’、3万具‘b2机器人’、1.5万具‘毁灭者机器人’,用‘立体悬浮储存’技术,占的空间比原始舰的平面储存少70%,投放时通过20条高速通道,10分钟就能全部升空。”

  辅助AI与人员配置也同步升级。李扬激活蓝图上的AI模块:“给秋风之敦号配‘锋刃’AI,运算能力是原始舰AI的5倍,能同时处理800条战场数据,包括装甲损伤分析、武器瞄准、炮灰调度,还能实时接收旗舰‘穹顶’的指令,确保多舰协同作战不脱节。加2套备用AI,主AI故障0.1秒就能切换,不会断指挥。”

  人员编制上,李扬调出表格:“总人数450人(是原始舰的5倍)——舰长1名、副舰长3名(分管作战、动力、后勤)、武器操控员120名、动力工程师100名、舰载机指挥员50名、装甲维护专员80名、AI维护员30名、后勤保障员69名。所有人员从家园守备舰队的秋风之敦号旧部中选拔,必须有3年以上深空作战经验,还得通过‘5公里舰体操作考核’,确保能熟练驾驭新舰。”

  讨论收尾时,系统空间内的5公里秋风之敦号蓝图终于完整——暗灰色的8米厚装甲裹着钢铁舰体,1200主炮泛着冷光,1200座近防炮像刺猬的尖刺,4台零点能引擎与2台反物质引擎的标识清晰可见,4座鱼雷发射井与80架舰载机的布局井然有序。

  梁小龙伸手触碰蓝图上的“赤焰舰”编号标识,语气带着感慨:“要是当年有这样的舰,咱们对抗三叶草舰队时,能少牺牲不少兄弟。现在30艘这样的重型战列舰,再配上无尽号旗舰,远征第一舰队的主力就稳了。”

  李扬点击“确认改造方案”,蓝图瞬间锁定参数,同步传入系统后台:“就按这个方案批量改造30艘,明天召唤到远征太空港,跟无尽号停在一起。接下来咱们改黎明号,作为护卫舰,得突出灵活性,跟秋风之敦号的火力压制形成互补。”

  系统空间的光纹逐渐淡去,秋风之敦号的全息模型缩小成一个光点,落入李扬的终端。窗外,远征太空港的灯光下,无尽号的13.6公里舰体隐约可见——用不了多久,30艘5公里长的重型战列舰将在它身边集结,共同撑起远征第一舰队的“钢铁脊梁”。
  http://www.yqzw5.cc/yq14888/4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