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给他们一个安稳的依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凤司瑾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但那份对南境朝廷最后一丝微弱的期待,也彻底熄灭了。他更加坚定了留在北境的决心。

  他来到季如歌面前,这次没有醉酒,眼神清明而郑重:“如歌,又麻烦你了。”

  季如歌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你的人,即是北境的人。护短,是北境的规矩。”

  凤司瑾闻言,心中最后一点阴霾也散去,只剩下满满的暖意和归属感。

  经此一事,再无人敢轻易招惹与北境有关联的人。而凤司瑾的旧部们,也真正在北境扎下了根,成为了北境建设中一股坚实的力量。

  境朝堂那场针对打压凤家军旧部势力的精准报复风波,如同一次无声的警告,让某些人收敛了气焰,也让那些饱受欺压的旧部们终于扬眉吐气,感受到了久违的畅快。然而,季如歌深知,一时的报复带来的畅快终究是短暂的,真正的安宁与未来,需要的是长久且稳固的立足之本。

  风波稍平,她的注意力便从“破”转向了“立”。那些被南境排挤、打压、甚至迫害至几乎无法生存的凤家军旧部及其家眷,如今大多已被接到或正准备接到北境。

  如何妥善安置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北境,安居乐业,而非仅仅作为被庇护的对象,成了她接下来要考虑的重点。

  她召来了负责民政和人事的长老,以及凤司瑾,共同商议。

  “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纪律性、执行力、忠诚度都不缺。”季如歌开门见山,“但他们大多除了打仗,并无其他一技之长,且很多人家境贫寒,拖家带口,骤然来到北境,若无合适营生,坐吃山空,非长久之计。”

  凤司瑾点头,神色凝重:“确实如此。他们为我凤家付出太多,我绝不能看着他们在此困顿。”

  民政长老提议:“可否发放抚恤金,或安排些闲职供养?”

  季如歌摇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放钱粮只能解一时之急,安排闲职则易滋生惰性,非但不能让他们真正立足,反而可能损其心气。他们曾是战士,骨子里渴望的是价值感和尊重。”

  她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方案:“北境如今日益繁荣,商队往来频繁,新城扩建,工坊增多,各处都需要加强安保巡逻,防止宵小,维护秩序。现有的治安队人手已显不足。”

  “不如,成立一个专门的‘安保行’,吸纳这些退伍老兵为主要力量。他们经验丰富,正值壮年,担任安保工作可谓人尽其才。”

  “安保行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由北境官府统一调度,承接境内各商号、工坊、仓库、乃至富户的安保委托,收取佣金。所得收益,大部分作为酬劳发放给这些老兵,小部分留作行内运营和发展基金。”

  “酬劳标准要定得公道,至少让他们能轻松养活一家老小,且干得好,另有绩效奖赏。逢年过节,年底分红,一样不少,务必让他们过得体面。”

  “更重要的是,”季如歌强调,“他们的子女,无论男女,皆可免费进入北境设立的官办学堂启蒙识字。年岁稍长,若不愿或无力继续求学,可根据兴趣,优先进入各工坊设立的技校,免费学习木工、铁匠、建筑、纺织、厨艺等一技之长。学成之后,由官府或工坊优先录用。”

  “如此,他们自身有稳定且受尊重的营生,子女有免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未来可期,才能真正在北境扎下根来,成为北境建设的一份子,而非负担。”

  方案提出,众人眼睛皆是一亮。

  凤司瑾更是激动不已。他深知,对于这些习惯了军营生活、除了打仗别无长物的老兵来说,一份能发挥所长、收入可观、且受人尊重的工作,远比直接发放钱粮更能让他们安心和自豪。

  而子女的教育和前途,更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季如歌此举,可谓是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好!太好了!”凤司瑾连连点头,“如此安排,再妥当不过!他们定会愿意!”

  民政长老也抚掌赞叹:“村长思虑周详!此举既解决了人手问题,又安置了旧部,更能增强北境内部的安定,一举数得!”

  计划迅速推行。

  北境“威远安保行”正式挂牌成立。凤司瑾亲自出面,向所有旧部说明了安排。果然,老兵们听后,无不感激涕零,踊跃报名。

  他们不怕吃苦,只怕无用武之地,成为累赘。如今不仅能继续干熟悉的“老本行”(维持秩序、护卫安全与打仗有相通之处),还能获得丰厚稳定的报酬,子女更能免费读书学艺,这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安保行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北境退役将领(并非凤家旧部,以确保公正)总负责,下设数个支队,分片承担不同的安保任务。

  队员们穿着统一的制服,精神抖擞,巡逻站岗,一丝不苟。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纪律性很快赢得了商户和民众的信任与好评,委托络绎不绝,业务蒸蒸日上。

  看着昔日部下们穿着笔挺的制服,领着沉甸甸的月俸,脸上重新焕发出自信和光彩,下班后能安心回家陪伴家人,周末还能送孩子去学堂或技校,凤司瑾心中的大石终于彻底落下。

  他特意去看了几处技校。看到木工坊里,昔日斥候的儿子正专注地学习刨木;铁匠铺里,那位缺指校尉的女儿毫不逊色地抡着小锤学习打铁。

  建筑工地上,老参军的孙子在认真听师傅讲解测量……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专注。

  他也去了官办学堂,朗朗读书声中,那些曾经可能一辈子与书本无缘的孩子们,正贪婪地汲取着知识。

  这一切,都是季如歌带来的。

  凤司瑾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敬佩。她不仅给了他新生,更给了他所有兄弟和他们的后代一个光明可靠的未来。她用的不是施舍,而是给予尊严和机会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http://www.yqzw5.cc/yq14742/17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