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方孝孺高升
推荐阅读: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
女帝风流,这太监不当也罢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我在明末修仙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
明末之白衣天子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大楚第一赘婿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朝会之上,朱元璋将一份浙东官员的空缺名册拍在案上,沉声道:“浙东缺官甚多,地方事务堆积,诸位有合适的人选,尽管举荐上来。”话音刚落,几个文官便按捺不住,纷纷出列。
“陛下,臣举荐吏部主事张大人,此人干练,曾在苏南任过职,熟悉地方事务。”
“臣觉得通政司的李大人更合适,他是浙东本地人,熟稔乡情,便于开展工作。”
一时间,朝堂上举荐声此起彼伏,众人各执一词,都想将自己人安插进浙东。
刘伯温端立一旁,指尖捻着胡须,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始终一言不发。
他深知浙东刚经动荡,此刻去补缺,看似是美差,实则是站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前尘旧事,索性作壁上观。
李善长也低眉敛目,仿佛对这场举荐漠不关心。
他心里清楚,朱元璋此举看似是征询意见,实则已有考量,这时候跳出来举荐,若是不合圣意,反倒惹祸上身,不如静观其变。
朱元璋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那些争执不休的官员身上,眼神渐沉:“都肃静!浙东之事非同小可,人选必须慎之又慎。此事朕再想想,退朝!”
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去,留下满朝官员面面相觑,方才的热闹瞬间冷却,只剩下无声的掂量与盘算。
御书房的檀香在暖炉里明明灭灭,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敲着案上的浙东舆图,抬眼时,目光像淬了冰:“今日朝会,满朝都在举荐人选,就你们俩闷葫芦似的不开口。怎么,浙东的窟窿太大,你们都怕沾手?”
刘伯温上前一步,青布官袍的下摆扫过地砖,带起微尘:“陛下,浙东新定,民心未稳,此刻派去的官,既得镇得住场子,又得懂安抚。臣观今日举荐之人,要么是钻营之辈,要么是书呆子,都担不起这担子。与其乱荐,不如等陛下圣断。”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稳当,像他手里那杆从不虚发的算筹。
李善长紧随其后,藏青色的蟒袍在灯下泛着暗纹,他躬了躬身,语气比刘伯温更沉:“陛下,浙东缺的不是官,是能扎下根的官。那些急着抢位置的,多半是盯着当地的盐引和良田。臣若举荐,难保不被人指摘结党。况且,陛下心里早有明镜,臣何必多嘴?”
朱元璋盯着二人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把舆图往他们面前推了推:“你们啊,一个精于算,一个精于藏。”
他指尖点在宁波府的位置,“朕要的不是只会坐衙的官,是能带着百姓把稻子种下去、把渔网撒出去的人。伯温,那个叫方孝孺的,性子刚直,又懂教化,如何?”
刘伯温眼睛一亮:“陛下好眼光!孝孺虽年轻,却有筋骨,能扛事。”
李善长也点头:“方孝孺是块好料,只是少了点历练。臣愿从户部拨些粮款,给他做后盾,让他放开手脚干。”
朱元璋拍了拍案:“就这么定了。你们俩虽没在朝会上说话,心里的账倒是比谁都清。”
他拿起朱笔,在舆图上圈了个圈,“告诉方孝孺,浙东要是治不好,朕先拿你们俩是问。”
方孝孺握着那张任命文书,手指反复摩挲着上面的朱印,半天没回过神。
他平日里在翰林院抄录典籍,最多给几位大人跑跑腿,怎么也想不到会被陛下点名将去浙东赴任,还是如此重要的职位。
“我……这……”他张了张嘴,看着周围投来的目光,脸颊微红,半天憋出一句,“陛下怎会知道我?”
齐泰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孝孺兄深藏不露啊!陛下这是慧眼识珠,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兄弟!”
黄子澄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这等美事,必须得请客,就去城南那家醉仙楼,咱们不醉不归!”
方孝孺被说得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摆手:“别取笑我了,我这心里还七上八下的呢……不过请客是应该的,今晚就去醉仙楼,我做东!”
周围的同僚们纷纷起哄,一时间翰林院热闹起来。
方孝孺看着手里的文书,心里的忐忑渐渐被一股劲头取代——既然陛下信得过,那就不能让人看轻了。
远处,朱元璋正听着太监的回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刘伯温说得没错,这方孝孺虽年轻,却有股子认死理的韧劲,浙东那摊事,就得派个这样的人去捋顺。
李善长端着茶走进来:“陛下,方孝孺那边定了?”
“定了。”朱元璋放下朱笔,“让他放手去做,出了事,朕担着。”
醉仙楼二楼的包间里,酒过三巡,齐泰放下酒杯,抹了把嘴道:“孝孺兄,浙东那地方不比京城,盘根错节的,乡绅、官吏、还有些前朝遗留的旧势力,没一个好打交道的。”
他往方孝孺面前推了杯酒,“你性子刚直,到了那儿可得收着点,别动不动就跟人硬顶,有时候弯弯绕绕比直来直去管用。”
黄子澄也点头附和:“可不是嘛。上次去巡查的王御史,就是因为太较真,硬要查一个乡绅的偷税案,结果被人反咬一口,说他索贿,最后灰溜溜回来了。人情世故这东西,该做的还得做,哪怕心里不舒坦,面上总得过得去,不然怎么压得住场子?”
方孝孺端着酒杯,指尖泛白,脸上笑着应道:“二位兄长说的是,小弟记下了。”
可心里却另有主意——他素来看不惯那些歪门邪道,浙东要是真有赃污,他偏要一查到底,哪能因为怕得罪人就放任不管?
齐泰见他点头,以为他听进去了,又絮絮叨叨说了些当地的人脉关系,哪个乡绅不能惹,哪个官吏可以拉拢。
黄子澄则教他怎么应付场面上的酒局,哪些话该说,哪些话得咽肚子里。
方孝孺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夹口菜,心里却像明镜似的——真要照他们说的做,那跟那些徇私枉法的官吏有何区别?
他暗自握紧拳头,打定主意,到了浙东,该守的规矩不能破,该办的正事不能拖,至于人情世故……能应付就应付,应付不了,大不了就回来接着抄书。
酒到酣处,齐泰拍着他的肩膀大笑:“这就对了!到了那边好好干,将来咱们在朝堂上也好互相照应!”
黄子澄也举杯:“干了这杯,祝你一路顺风,早传捷报!”
方孝孺仰头饮尽杯中酒,酒液辛辣,却让他心里的那股劲更足了。
他笑着回敬,眼底的光却亮得很——浙东那摊烂摊子,他还就不信捋不顺了。
http://www.yqzw5.cc/yq14476/6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