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老陆的1100架强-6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01号歼-35被拖到了检测车间里,技术团队对其进行了一番检查后,才惊讶地发现,整个机身结构已经严重变形了。李干惊出一身冷汗,道,“难怪在牵引的时候,飞机的姿态怎么看都不对劲。”
陈文忠仔细计算了尺寸,感叹着说,“左右翼的水平角相差了整整15度,阿干,你能把它开回来,简直是个奇迹。”
李干倒抽了一口凉气,对吴强说,“老吴,你搞的数传飞控真是厉害,我在操纵的时候不觉很费力,数传飞快的补偿机制很厉害。”
吴强松了口气,说,“新一代数传飞控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不过机身结构的强度看来是不足的。”
李干说,“这也在情理之中,试飞的意义就是在这里。”
随即,他对宋文忠说,“宋总,就在这里对01号歼-35进行详细的研究,把相关数据传回厂里,生产新的原型机。”
“好,我这就着手安排。”宋文忠当即道。
歼-35的机翼可以折叠起来,是能够通过安-124进行运输的,但是一来二去耗时太多,且鼎新试验基地有完备的检测设备,技术团队的主力也在这,就地进行全面检测是最好的选择。
李干现在手里能用的就只有两架歼-35原型机了。
他把韩彩云和孙生禄召集到了飞行简报室里开会。
机务人员已经把01号歼-35的飞参数据弄出来了,绘画出了该机在娜拉山谷的飞行轨迹,背景是卫星拍摄的娜拉山谷俯视图。
李干指着墙壁上的大尺寸显示屏,激光指示点指着娜拉山谷中后段的连续转弯说,“娜拉山谷最难穿越的是这段连续转弯,一共是十八次急转弯,最小的转弯长度不足一公里,其次,最大的转弯角度是115度。”
韩彩云和孙生禄二人脸色严峻。
他们太清楚这种急转弯有多危险了,对高速飞行的战机来说,稍稍一点偏移,后果就是撞山。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是无知者无畏。
这和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一个道理。
韩彩云是新生代飞行员里的佼佼者,李干重点培养的一批人之一,孙生禄是经验极其丰富的试飞员。
他们只需要看了航图,就知道娜拉山谷十八弯其中的凶险。
李干说,“穿越航速和时间要符合突防要求,因此,我决定趁这几天时间集中时间把娜拉山谷的情况摸清楚,把穿越娜拉山谷的标准制定出来。”
孙生禄道,“首长,我完全同意。娜拉山谷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做实战试飞,如此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李干微微摇头说,“有个情况提前告知你们,上面很快会有命令下来,我们估计要组织一支空中部队为阿富汗抵抗军提供支援。”
他指了指娜拉山谷,道,“走娜拉山谷是最隐蔽的路线。”
二人顿时振奋起来。
尤其是孙生禄,他是资深试飞员,可是,在几次对外作战中,他只参加了反击战以及后续的常态化空中打击行动。
在对外作战这块,孙生禄比不上同期的许多战友,这一直是他心中的最大遗憾。
对日必有一战,但孙生禄担心,到了那个时候,他该停飞了。
飞行员的职业寿命很短,从18岁进入航校到具备独立飞行能力,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
而一般来说,停飞年龄是43岁-45岁。
换言之,飞行员的职业寿命最多最多不超过20年。
当然,大飞机以及民航客机的会有延长,这是因为这些飞机的机动过载一般不大,没有战斗机那种动不动就七八个G的大过载。
李干看向孙生禄,道,“老孙,这支部队我打算交给你指挥,从试飞部队里挑选出优秀的年轻人,让他们历练历练。韩彩云给你当副手。”
“是!请首长放心!”孙生禄振奋道。
韩彩云连忙问,“首长,你不参加吗?”
李干说,“我上预警机。”
“明白。”
到了李干这个级别,他上前线会让一众大佬高度紧张,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冲上前线拼杀了。
不过,李干也应该往联合指挥岗位转变了,他当然年轻,但他肩负的责任早就不仅仅是前线作战。
“下午,你们继续对娜拉山谷进行穿越飞行,我会在你们起飞之前把操作要点写出来,你们抓紧时间熟悉。”李干说,“我会驾驶歼-11b以及强-6两种机型,对娜拉山谷进行穿越飞行测试。”
顿了顿,李干说,“你们对歼-10d很熟悉,飞完歼-35,你们继续用歼-10d飞。”
“是!”
二人起身答道。
当天,李干从附近驻军调了两架歼-10d、一架歼-11b以及一架强-6过来,这些都是军中的主力战机。
陆航装备的强-6极少会用上突防战术,他们的战术任务是支援前线作战,为前沿的地面部队提供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
不过,陆航还是来了一名团长,带着参谋长以及一位大队长,他们一口气转场过来三架强-6,显然对娜拉山谷穿越飞行是非常重视的。
哪怕经常用不上的战术,但部队不能不掌握对应的技能,必须要承认,老陆的作风是一如既往的扎实。
要么不搞,要搞就好好搞,全力搞好。
李干对此当然是鼓掌欢迎,对陆航的同行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答应亲自带他们飞几趟。
陆航重视,李干自然是给足优待。
他把强-6的穿越飞行测试放在了前面,亲自驾机带着陆航团长和参谋长先做了一次适应性穿越飞行,不追求速度,让他们先实地感受一下娜拉山谷的凶险。
强-6是陆航唯一一款固定翼战机,装备数量巨大。
这种瞄准了皮实耐操造价低廉制造的前线支援飞机,年产量是惊人的300架,平均下来制造一架的时间就一天多的时间。
都说老陆穷,得看从哪方面来看。
和海空军动辄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单件武器装备造价相比,老陆当然穷。
可并不代表老陆没有钱!
当前,东大陆军航空兵部队装备了1100架强-6!
豪横不?
陆航也采用了旅这一级的编制,收回远东地区后,全国划分为六大战区,但是,陆航并没有按照战区来分配强-6攻击机机队。
他们组建了24个航空旅,直接放在了24个集团军的编制下,换言之,就是把强-6航空旅的指挥权下放到了集团军手里。
如此一来,哪怕空军腾不出手来提供空中火力支援,集团军自己就能随时召唤四五十架强-6攻击机做这件事情。
因此,陆航的强-6攻击机部队也被称为第二空军。
别忘了,陆航还有数量更多的直升机部队!
相比之下,空军只是少量装备了一些强-6,一共就4个旅,200架左右,而且全部部署在了海参崴地区和库页岛上。
空军能够用于对地支援、对地攻击的飞机太多了,强-6攻击机不是唯一选择。
老陆是够狠的,他们装备的固定翼飞机比海航多得多了。
考虑到节约资源、职能重合问题,上面一度想要把陆航的强-6机队划给空军,陆军嘛,就该干自己的专业,有直升机就够了,要什么固定翼战机。
老陆当然不愿意,当时李干是站在老陆这边的,支持陆军大力发展强-6机队,当然,也仅限于前线支援这一块。
因此,陆军对李干是非常感激的。
李干是有考虑的,在对日作战结束之前,陆军的强-6机队必须要保留,而且要发展。
空军的精力势必会被美军牵扯主,很难为陆军提供持续不断地空中火力支援。
即便1990年,海军拥有10个航母战斗群,具备了与美国海军一决雌雄的能力,空军依然要面对强大的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往东亚地区的军事基地调集上千架战机,而且肯定全都是三代机。
在这种情况下,要缩短战争进程,要大幅降低地面部队的伤亡,陆军保持一支强大的空中对地支援力量是绝对有必要的。
至于完成了对日作战后,陆军是否还有保留这么庞大一支空中对地支援力量,那是未来的事情了。
不但如此,李干还大力支持空军对伞兵部队进行扩编。
除了原有的三个伞兵师外,他在整编中提出建议,讲原本要撤编的第18军、第47军、第50军三个军中,分别抽调骨干组成了三个新编伞兵师。
如此一来,伞兵部队就拥有了六个伞兵作战师,两万余人的规模。
这支力量是肩负突击关岛重任的。
也是当前最快速的反应力量。
如果美军介入,那么东大就会使用伞兵部队对关岛这个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实施作战,从根本上削弱美军的军事力量。
老陆对自己未来的使命非常清楚,他们更清楚一点,战端一开,要承担最大伤亡的肯定是他们陆军。
这就是老陆从上级领导机关到基层,都对强-6攻击机部队高度重视的原因。
几吨弹药能换来一个连队最小的伤亡,这样的买卖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
http://www.yqzw5.cc/yq14112/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