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君臣和谐,解决顾虑(四)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为了达目的,长孙离干脆隐姓埋名,混进了突厥汗庭,还凭着手段勾搭上了陀钵可汗的王后。待关系稳固后,他直接设计毒死了陀钵可汗。
彼时汗后没有子嗣,看着陀钵留下的儿子庵罗,她以庵罗母亲出身低贱(不过是个普通婢妾)为由,硬是把陀钵的侄子阿波推上了可汗之位,自己则成了掌握实权的汗太后。
按说这局面本合长孙离的意——
阿波还是个少年,心思单纯,容易掌控。
可长孙离的目标是让突厥彻底动乱,而非扶持一个傀儡,这种“安稳”压根不符合他的预期。
于是他转头就去找陀钵的另一个侄子,还是用“母贱子卑”的理由挑事——
哪怕阿波的母亲其实是柔然某大部落的贵女,他也硬掰“柔然早已灭亡,亡族之女连奴隶都不如”,硬是把庵罗又推上了可汗之位。
庵罗本就胆小,刚坐上汗位就怕得不行,为了保命,干脆把汗位禅让给了实力更强的摄图。
摄图上位后改名为沙钵略可汗,转头就收拾了阿波,阿波战败被杀,那位曾与长孙离勾结的汗太后也没能幸免。
一番折腾下来,突厥居然还牢牢维持着统一,半点没乱。
这结果让长孙离彻底怒了——
不仅没搞分裂突厥,连自己的相好(汗太后)都没保住。
他不甘心,在突厥各部里绕了一圈,终于盯上了陀钵叔叔那一支部落——
也就是陀钵的堂弟统领的势力,这支部落在草原上实力雄厚,本就对摄图的统治心存不满。
长孙离又开始了一番“迷之操作”,先是挑动达投(陀钵堂弟)拒绝承认摄图的可汗地位,逼他把汗位还给庵罗;
接着又派死士刺杀了庵罗,让“庵罗之死”成了达投与摄图彻底撕破脸的导火索。
双方就此展开混战,打了一场又一场,谁也没法彻底打赢谁,原本统一的突厥,终于在这场无休止的内斗里,彻底分裂成了东西两部。
长孙离搅分裂突厥后,带着一身疲惫返回中原,可刚踏入故土就傻了眼——
他拼死效忠的北周建德皇帝宇文邕早已驾崩,连北周都没了,柱国杨坚取而代之建立了大隋。
半生心血仿佛成了笑话,他心灰意冷,索性丢开所有谋划,找了处僻静地方归隐,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事。
这边长孙离隐退,北方的突厥压力却骤然减轻,杨坚心里纳闷,派人追查缘由,最后竟把“离间突厥”的功劳安在了长孙离的胞弟长孙晟头上。
毕竟长孙晟常年与突厥打交道,名声在外,没人想到真正的幕后推手,早已成了不问世事的隐士。
归隐后的长孙离并未彻底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后来收了个徒弟叫刘文静。
这刘文静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学了师父离间突厥的手段后,竟也效仿着混进突厥汗庭,勾搭上了始毕可汗的汗后。
待摸清虚实,他又悄悄返回中原,一手策划了“晋阳之变”,推着李渊举起反隋大旗——
也算间接帮师父报了“北周覆灭”的仇。
可没得意几年,他就因功高盖主,被李渊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
远在突厥的汗后得知情郎惨死,悲痛欲绝,转头就给始毕可汗吹枕边风,哭着要他出兵伐唐。
始毕可汗虽心疼美人,却也清楚伐唐风险太大,始终没松口。
汗后不死心,又暗中勾搭上始毕的弟弟颉利可汗,挑唆他杀兄夺位。
颉利本就对汗位虎视眈眈,被这么一撺掇,当即动手除掉了始毕,自己当了可汗,还顺势继承了哥哥的汗后。
此后十年,在汗后的不断怂恿下,颉利可汗频频率军侵犯唐境,把刚建立的唐朝逼得节节败退,连李世民都不得不签下屈辱的“渭水之盟”——
这也是李世民一生征战中,唯一一场公认的败绩。
虽然后来李靖率军大破突厥,灭了东突厥,洗刷了耻辱,但“渭水之盟”的憋屈,却成了初唐君臣心里难抹的印记。
大唐自受过东突厥“渭水之盟”的屈辱后,骨子里的狠劲彻底被激发,从此对异族再也不讲半分情面。
也不愿学汉朝那样派使节绕弯子挑事,而是干脆利落——
看谁不顺眼就直接动手,铁骑一路往西打,直打进中亚的里海东岸;
对北方游牧民族更是强硬,兵锋一直推到通古斯;
向东拿下济州岛,将海东纳入势力范围;
向南则一路打到真腊,把大唐的疆域版图拓到了极致。
在周边异族眼里,大唐就是“没道理可讲”的存在——
没什么“师出有名”的弯弯绕,只要碍了大唐的事,或是让大唐瞧着不痛快,铁骑立马就到,打服了再说。
儒家能在后世重新抬头,还得感谢北宋。
赵匡胤建国后,怕武将重演五代十国“兵戎夺权”的旧戏码,一杯酒就收了将领兵权;
到了赵光义这儿,更是设枢密院,让文官隔着千里遥控战场、指挥武将作战。
结果就是宋军战斗力直线下滑,跟辽、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僵局,别说对抗辽夏,就算面对大理、安南这样的小国,都没了往日的底气,连狠话都不敢多说几句。
既然军事上硬不起来,朝廷就越发重视儒家文士——
毕竟文官能帮着打理内政、稳定人心。
儒家也趁机不断劝说朝廷:
治国要讲道德、论礼仪、谈仁义、话情怀,对外要以“教化”为先,别总想着用武力解决问题。
可这套“仁政”没能救得了两宋,最终还是被胡人灭亡,还得乖乖写降表求饶。
不过儒家的影响力是真的强——
金国灭宋后,接受了儒家学说,慢慢汉化,结果战斗力越来越弱,最后被鞑靼人灭了国;
后来的大元也学样,接纳儒家思想,可没撑多久,也只能退回草原;
到了大明,洪武、永乐两位皇帝还能保持警惕,没让儒家完全主导朝政,可子孙后代总有软耳根的——
建文被儒家文士忽悠瘸了,推行的政策脱离实际,最后被永乐“靖难”夺了位;
正统帝没斗过背后的文官势力,被算计着成了被俘的败国之君;
崇祯帝总觉得自己聪明,在文官集团的“欲擒故纵”里来回拉扯,最后反倒把大明给折腾没了。
http://www.yqzw5.cc/yq14011/7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