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770章 被倒推了,怎么办呢(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70章 被倒推了,怎么办呢(三)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朱有建本就没打算逃避责任——

  睡了人就得担着,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可徐琳达的想法实在让他没法理解:

  她费尽心思想靠近自己,又是偷偷进寝宫,又是主动示好,到头来居然只是为了更深入学化学,还总觉得他之前藏着真知识没教。

  这话倒真没说错,不是他故意藏私,是有些知识根本没法教——

  没法解释“h?o”这种分子式是怎么来的,也说不清“o”“c”这些元素符号代表什么,总不能凭空编个“梦里得神授”的由头糊弄人,那样也太不实在了。

  今日给徐琳达讲的内容,反倒更坐实了她的猜测。

  朱有建指着窗外飘着云的天空,一点点拆解:

  “你看这空气,咱们呼吸时,其实是在换身体里需要的一种元素。

  这种元素能‘养’活生命,叫‘养气’,为了和吃的‘营养’区分开,加个‘气’部,就是‘氧气’。”

  他顿了顿,又拿起桌上的茶杯,接着打比方:

  “吸进去氧气,呼出来的是什么?

  是带着‘碳’的气。

  咱们吃的粮食、蔬菜,按老话讲都属‘木’,进了胃里,被里面的分解液消化后,好的变成营养补身体,没用的残渣就是排出去的粪便。

  你想啊,木烧了会成碳,胃里的分解液就像小火苗,也会把食物里的‘木’变成碳。

  这些碳遇上吸进去的氧气,会生成两种东西:

  碳化氧和氧化碳。

  人体只需要碳化氧,没用的氧化碳,就会随着呼吸呼出去。”

  讲到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朱有建又举了个常见的例子:

  “空气里不只有氧气,还有‘淡气’——

  就是没什么‘活性’的气。

  要是氧气浓度太高,人体内就会像铁器放在潮湿地方生锈似的,慢慢老化,五脏六腑也会跟着衰败。

  想延缓这种‘生锈’,就得靠淡气稀释氧气浓度。

  为了好区分,咱们给它改个名,叫‘氮气’。”

  徐琳达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炭笔在纸上飞快地记着,连之前的尴尬都忘了——

  这些“真知识”比她想象中更实在,也更有意思,比入宫当妃子强多了。

  朱有建指尖点着桌上的宣纸,继续往下讲:

  “氧气在空气里占两成,就够维持生命、延缓衰老了,所以剩下的八成,就得靠氮气来填。”

  他话锋一转,忽然说起另一种生物,

  “不过你别以为氮气就只用来稀释氧气,有些小得几乎看不见的生物,就靠吸氮气活着。

  它们体内有种特别的东西,能把氮气变成‘安’气——

  就是‘氨气’的‘氨’。”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株歪歪扭扭的植物,根部画了几个小圆点:

  “这些小东西喜欢待在土里,跟植物的根凑在一起过日子。

  为了让植物愿意收留它们,就造出氨气来‘安抚’植物,好让人家允许它们搭伙。

  不过这些小生物本身有点怪味,所以造出来的氨气也带着股臭味,民间说的‘土腥味’,其实就是这东西的味。”

  徐琳达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狼毫笔在纸上飞快地记着,连之前颈间的尴尬红晕都褪了,只剩下专注——

  这些“真知识”比她想象中更有意思,也更实在,比起被困在后宫当妃子,简直强太多了。

  朱有建见她感兴趣,索性拿过笔,在纸上画起了奇怪的符号:

  “生物体内不光有碳和氧,还得有‘轻气’,咱们写做‘氢气’。

  这氢气轻得很,在身体里就像没拴住的风筝,特别容易跑掉,想留住它,就得靠喝水——

  水是昊天造出来的、能把氢气固定住的好东西。”

  他指着纸上画的“氢-氧-氢”结构,像教孩童认字似的:

  “水就是这么组成的,两个氢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绑在一起,形成对称的样子,像个小扁担挑着两头。

  只有这种结构,氧才能把氢牢牢按住,不让它随便溜走。

  碳和氧结合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反过来,得两个氧原子才能按住一个碳原子,形成‘氧-碳-氧’的结构,像两只手抱着个球。”

  “像水、二氧化碳这种,氧跟氢、碳形成稳定结构的,就是稳定态;

  还有些物质是不稳定态的,它们抓不住氧,就会一个劲儿地分解、合成,反复折腾,跟没头苍蝇似的。”

  徐琳达盯着纸上的结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连呼吸都放轻了——

  她越发肯定,朱有建这是终于拿出“干货”了。

  既然现在能讲这些,那他肚子里肯定还藏着更多没说的。

  这么一想,她心里那点“睡服”的羞怯早没了,反倒觉得这条路得接着走,哪怕多受点累,也得把那些真东西都学过来。

  而朱有建这边,也算过上了从前没敢想的日子——

  他让人把原先的龙床换成了宽大的拔步床,铺着厚厚的云丝棉褥,夜里不用再像从前那样独眠到天亮。

  身边有徐琳达陪着,她呼吸轻浅,偶尔会无意识地往他身边凑,连带着梦里都少了些纷乱,多了点踏实。

  说起来,倒真有种抛开帝王身份、只谈烟火气的“没羞没臊”的安稳。

  可随着给徐琳达讲的“干货”越来越多,两人还是卡在了最关键的符号上——

  总不能每次提水,都费劲地说“氢氧氢”,可他又没法解释“h?o”为啥能代表水。

  这背后藏着的分子式概念、分子构成规律,涉及到微观世界的逻辑,眼下连“分子”是什么都没法说清,更别提让徐琳达理解符号的意义了。

  更难的是元素周期表。

  它是按原子序数排的,而原子序数又对应着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可这些词汇本身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最好的显微镜最多能看到细菌,比细菌小无数倍的原子根本看不见,更别说比原子还小的质子、电子了。

  虽说孙云球已经用纤维集束法做了出来,可放大倍数远远不够,连原子的影子都照不到,空有理论却没法实证。
  http://www.yqzw5.cc/yq14011/7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