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745章 海图疑云,中南政策(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45章 海图疑云,中南政策(七)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朱有建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回高智成身上:

  “智成不过是看到了这些苦,想给他们指条好路罢了。

  哪有什么阴谋?

  不过是心善,见不得百姓遭罪,想让大家都能在好地里种粮,过安稳日子罢了。”

  这话一出,先前心里犯嘀咕的林有德松了口气,刘二逄也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倒真是自己想多了,高智成这心思,其实比谁都纯粹。

  轩辕德更是连连点头,看向高智成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认同:

  “陛下说得对!

  这才是真为百姓着想,智成兄弟这心思,亮堂!”

  朱有建接着往下说,每一条都戳在实处,语气里满是对民生的细致考量:

  “这第四点,让各族群间杂居住,也是个好法子。

  你想啊,有的族群擅长打猎,有的懂山林种植,有的会编织手艺,凑在一块儿能互相帮衬,把各自的长处都用起来,日子自然能过得快些。

  更要紧的是,族群间多些通婚,既能避免近亲繁衍导致的智力下降,还能让大家慢慢熟络起来,往后都是大明子民,本就该相亲相爱,少些隔阂。”

  “再看第五点,让妇孺老人都能靠劳动挣钱,这可不是小事。”

  他话锋一转,眼里多了几分通透,

  “老人能挣份口粮,不用再靠晚辈接济;

  妇人能凭手艺换银钱,在家里说话也更有分量;

  孩子们不用跟着下地受苦,能去学堂学认字、学种地的新技术——

  这样一来,不仅家庭收入多了份保障,每个人都有了奔头,日子哪能不红火?”

  提到第六点,朱有建语气更郑重些:

  “一个家里若只靠男人当顶梁柱,太悬了。

  万一男人出点意外,家里没了收入,一家子就得重新掉进穷窟窿。

  现在妇孺老人都能挣钱,相当于给家庭多撑了几根柱子,就算顶梁柱倒了,家里也能撑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日子能一直过下去,不会断了传承。”

  “第七点最贴心,就是替百姓省了心。”

  他笑了笑,语气轻快起来,

  “各家只要管着自家地里的庄稼,浇水、除虫这些细活就行,耕种、收割、加工全由朝廷来办,省了多少力气?

  他们空下来的时间,正好能打理自家的免租田,种点蔬菜、杂粮,平时炒菜能添点鲜,逢年过节还能包顿饺子,伙食不就改善了?”

  最后说到轨车,朱有建眼里亮了亮:

  “第八点说的轨车,确实得修。

  把府城都连起来,再在沿线建些聚集点,用蒸汽车接送人,这样不管住得多偏,去工坊上工都方便。

  最关键的是,白天去城里做工挣钱,晚上能回家跟家人团聚,不用像从前那样背井离乡,既挣了钱,又能守着家,这才是百姓最想要的日子。”

  他话音刚落,殿里众人都连连点头——

  圣主将高智成建议里的好处拆解得明明白白,每一条都落在百姓的实际需求上,哪有半分阴谋?

  全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安稳、过得舒心。

  高宇顺看着儿子,又看向圣皇,心里满是踏实——

  这样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的谋划,才是大明该走的路。

  朱有建接着往下数,每一条都透着对细节的周全考量,语气里满是对民生便利的琢磨:

  “第九点得考虑司乘的辛苦——

  轨车要连二十二座府城,单线跑肯定没法当日来回,总不能让司机、乘务员连轴转。

  改成三日一次来回,既给他们留了歇脚的时间,也让想出门的人不用赶得太急,比如去田州买东西、看热闹,能慢慢逛,不用来去匆匆。”

  “第十点是给工坊工人的便利。”

  他话锋一转,眼里多了几分贴近民生的通透,

  “工坊每半月休三日,能调休也能攒着一月连休六日,这样大家才有时间去田州消费——

  总不能天天闷在工坊里干活,得有时间买块新布、吃顿好的,或是带孩子去看场戏,日子才有盼头,消费也能活起来。”

  提到田州的规划,朱有建语气更具体:

  “第十一点,田州建个综合服务中心很有必要。

  把商铺、戏台、客栈、住宅凑在一块儿,想买布料的、想吃饭的、想住一晚的,都能在一个地方解决,不用东跑西颠。

  这样不管是周边府城来的人,还是本地百姓,消费起来都方便,田州的人气也能慢慢聚起来。”

  最后说到竞技赛事,他笑了笑,语气里带了点务实:

  “第十二点的赛事选得好——

  篮球、足球联赛比龙舟合适。

  龙舟得靠河,不是所有府城都有这条件,篮球、足球找块空地就能打,各府都能组队参赛,热热闹闹的,既能让大家乐一乐,又能增进府城间的往来,凝聚力自然就强了。

  至于龙舟,就让内地喜欢的人玩,咱们中南这边,先把能普及的赛事办起来就好。”

  殿里众人听着,纷纷点头称是——

  圣皇把每一条建议都落到了“方便百姓”上,小到司乘的休息、工人的假期,大到田州的规划、赛事的选择,全是从实际需求出发。

  高智成站在一旁,听着圣皇把自己没说透的细节补得明明白白,心里也越发笃定:

  这样的谋划,才能真的让西南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有建手指捏着墨笔,边说边在纸上记录,每一条都写得清晰:

  “第十三点,教育的事交给神谕会传教士很妥当。

  他们常年在民间跑,既懂怎么把道理说透,又能教些实用的耕种、做工手艺,比只讲书本的先生更贴合百姓需求。

  朝廷就负责把蒙学堂建起来,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

  更高级的学堂,比如教算术、机械的,交给神谕会来办,各司其职,反倒省事。”

  提到朝廷的立场,他语气特意放缓,说得格外明确:

  “第十四点得说清楚——

  朝廷在这些不太重要的地方,绝没有控制思想、攥着经济不放的意思。

  咱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让老百姓能吃饱、能挣钱,让妇孺也能靠自己的力气撑起半边天,日子过得有底气。”
  http://www.yqzw5.cc/yq14011/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