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叶昭荣誉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晨光熹微,沈秀兰正在店里熬制新一批火锅底料,花椒和干辣椒在热油里翻滚出呛人的香气。

  王春梅小跑着进来,围裙带子散了都顾不上系。

  “秀兰姐,刚接到电话,文化宫那个改造项目……”她喘着气,“说咱们资质不够,不能参加下午的竞标会。”

  沈秀兰手中的长勺在锅里缓缓划圈,红油泛起细密的泡泡。

  她关小火,用毛巾擦了擦手。“谁打来的电话?”

  “说是筹委会的,不肯留名字。”王春梅从口袋摸出张皱纸,“但我记了下号码,像是区委那边的分机。”

  沈秀兰接过纸条,数字写得匆忙。

  她走到柜台边翻开通讯录,手指顺着区委部门的号码一行行往下找。

  电话铃突然响起。赵大娘接起来听了两句,捂住话筒朝她使眼色:“是建委的老周。”

  沈秀兰接过话筒,老周的声音压得低低的:“秀兰啊,文化宫这个事……有人打过招呼了。你们公司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窗外的阳光斜照在柜台上,把电话线拖出长长的影子。

  沈秀兰的手指绕着线圈,一圈又一圈。“周科长,多谢您提醒,我们就老老实实做点小工程,能得罪谁呢。”

  挂掉电话,她站在柜台前愣了片刻。账本摊开着,上月给红星小学做围墙的利润数字还没填完。

  她拿起钢笔,笔尖在墨水瓶里蘸了又蘸。

  张建国推门进来,工装裤上沾着白灰。“秀兰,文化宫那边……”他看见她的表情,话就咽了回去。

  “知道了。”沈秀兰合上账本,“你带几个人,今天去把文联宿舍的收尾工程做完。墙角线要重新补漆,上次验收时说颜色不均。”

  张建国站着没动。“可文化宫这个项目,咱们准备了半个月……”

  “先去文联宿舍。”沈秀兰从抽屉里取出验收单,“下午我要去检查,王老师最在意细节。”

  等张建国走了,她独自上了二楼储藏室。那里挂着幅bJ地图,用红蓝铅笔标着所有正在进行的工程。

  文化宫的位置画着个醒目的红圈,旁边备注着竞标日期和报价。

  她拿起蓝铅笔,在那个红圈上轻轻打了个叉。

  中午客人最多的时候,李文博带着两个人走进店里。

  他们穿着呢子大衣,皮鞋锃亮,坐在靠窗的位子。

  “沈老板,来三份招牌锅。”李文博笑得眼角皱起,“听说你家汤底最好,特地来尝尝。”

  沈秀兰系好围裙,亲自端了锅底过去。红油滚沸,香气扑鼻。

  李文博带来的两个人忍不住夸赞:“真香啊!”

  “用料实在罢了。”沈秀兰摆好碗筷,“几位慢用。”

  李文博夹起片毛肚在锅里涮:“沈老板最近忙吧?听说接了不少工程。”

  “小打小闹,糊口而已。”沈秀兰微笑,“比不上李老板的大生意。”

  “哎,我那也是辛苦钱。”李文博叹气,“最近接了个文化宫的改造项目,头疼得很。这种政府工程,最是费神。”

  沈秀兰手上的托盘稳当当的。“那要恭喜李老板了。”

  等她回到厨房,王春梅凑过来嘀咕:“分明是来耀武扬威的。”

  沈秀兰洗了手,开始切冬瓜。刀起刀落,冬瓜片薄得透光。

  “把后院的煤堆收拾一下,明天要送新煤来。”

  下午她果然去了文联宿舍。王老师正戴着老花镜检查墙角线,见到她就笑:“你们那个张工长真仔细,连插座开关都擦得锃亮。”

  沈秀兰从包里掏出个新灯泡:“听说您书房灯暗,给您带了个亮些的。”

  她们说话时,张建国在梯子上补最后一块墙漆。

  下来时他蹭了满手白,沈秀兰递给他一块湿毛巾。

  “文化宫那边……”张建国还是没忍住。

  沈秀兰望向窗外。文联宿舍的老槐树下,几个老太太正在晒太阳。

  她们身后是红砖墙,墙根下摆着一排花盆。

  “你看那棵槐树,”她忽然说,“去年台风时差点倒了,现在长得比谁都好。”

  张建国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树知道往哪里扎根。”沈秀兰转身拿起包,“明天你去红星小学,王校长说体育馆屋顶漏水,先去勘测一下。”

  傍晚回店,沈秀兰拨通了广州长途。电话那头的沈秀竹声音雀跃:“姐!东莞工厂答应先做五十件试卖,说咱们选的丝绒料子好……”

  沈秀兰听着,手指在柜台玻璃上划着线。等妹妹说完,她才开口:“bJ这边,文化宫的项目黄了。”

  电话那头静了片刻。“是不是那个李文博?”

  “不打紧。”沈秀兰说,“你记得帮我看下广州的建材市场,特别是瓷砖价格。听说那边新出了仿古砖,适合老房子装修。”

  挂掉电话,她翻开记事本。最后一页写着几个数字:文化宫项目预期利润三万,投入准备成本八千。

  她在这行数字上画了条线。

  赵大娘端来晚饭时,看见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还想着文化宫呢?”

  沈秀兰夹了筷子炒青菜:“想着怎么把校园工程做好。王校长说,开春还要给幼儿园修游戏场。”

  夜里打烊后,沈秀兰独自留了下来。她关掉大灯,只留柜台一盏小台灯。

  账本摊在光晕里,数字密密麻麻。

  她从抽屉底层取出个牛皮信封,里面是李文博公司的资料。

  博文实业,注册资金一百万,主营建筑工程。

  最近接的三个政府项目,两个延期一个被投诉。

  台灯的光照得纸张发黄。

  脚步声从后院传来。叶昭推门进来,警服肩章带着夜间的寒气。

  “还没回?”他走到柜台前,看见她手上的资料,“李文博的?”

  沈秀兰把纸塞回信封。“了解一下竞争对手。”

  叶昭的手按在信封上。“他今天去找你了?”

  “来吃了顿饭。”沈秀兰笑笑,“味道太好,他说下次还来。”

  叶昭的眉头松开了。他从公文包取出份文件:“局里收到举报,文化宫项目招标有问题,但证据不足,没法立案。”

  沈秀兰没接文件。“早晚的事。”

  他们锁门回家。胡同里路灯昏暗,叶昭推着自行车走在她外侧。

  车铃铛偶尔响一声,像是夜鸟啼叫。

  快到家时,沈秀兰忽然说:“我打算主做老房改造和校园工程。”

  叶昭的脚步慢下来。“不像你性子。往常非要争个高低。”

  沈秀兰的手擦过院墙,墙头枯草拂过指尖。“草长高了才知道往哪里倒。李文博要争面子,我要里子。”

  院门铃铛响起来,在夜里格外清脆。沈秀兰开锁时,叶昭忽然按住她手腕。

  “文化宫那个项目,”他说,“其实有问题,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容易出事。”

  沈秀兰在黑暗里微笑。“我知道。去年防汛检查时,就说那地方下雨就淹。”

  他们进屋开灯,光线下尘埃浮动。沈秀兰脱下外套挂好,听见叶昭在厨房倒水。

  “李文博不知道地下管线的事?”他端着水杯出来。

  沈秀兰接过杯子,水温正好。“他要知道,就不会抢了。”

  睡前她写了封信。给广州的沈秀竹,嘱咐她多看几家瓷砖厂,特别要问清楚防水性能。

  信封封口时,浆糊抹得均匀平整。

  第二天清早,张建国来得特别早。他站在店门口搓着手:“秀兰,红星小学那个屋顶……”

  沈秀兰递给他热包子:“先去勘测。记得带相机,多拍几张照片。”

  “那文化宫……”

  “忘了。”沈秀兰系上围裙,“今天熬骨头汤,火要慢。”

  张建国咬着包子走了。王春梅来上班时,带回来新消息:“文化宫项目签合同了,李文博公司中的标,鞭炮放得震天响。”

  沈秀兰正在洗骨头。冷水冲过猪骨,血水流进下水道。

  “好事。今天熬汤,大家中午喝热的。”

  午市忙到一半,建委老周又来了电话。“秀兰啊,你怎么就放弃了?明明资质够的……”

  沈秀兰一边算账一边夹着话筒:“周科长,我们小公司,做做老房子修理就够了,文化宫那种大项目,做不来。”

  挂电话前,老周忽然压低声音:“李文博那边……施工图有点问题,但没人敢说。”

  沈秀兰道了谢,挂上电话。柜台玻璃下压着张bJ老城地图,文化宫的位置用铅笔轻轻打了个圈。

  下午她去了趟图书馆,借了几本建筑防水工程的书。

  回来时路过文化宫,果然看见博文公司的施工牌立起来了,围挡是新做的,红底白字格外醒目。

  她在对面站了会儿,看见个老师傅正在和工人吵架。

  “这图纸不对!地下管线不是这样走的……”

  工人推搡着老师傅:“老板说咋干就咋干!”

  沈秀兰转身走进旁边小店,买了包烟。出来时老师傅正蹲在路边生闷气,她递过去一根烟。

  “老师傅,文化宫要改造了?”

  老师傅点上烟,狠狠吸一口:“改个屁!乱来!地下全是老管道,他们图纸都画错了!”

  沈秀兰蹲在旁边:“您以前在这儿干过?”

  “三十年了。”老师傅吐烟圈,“一草一木都清楚,现在这帮人,就会瞎搞!”

  烟抽完,沈秀兰又递过去一根。“您贵姓?”

  “姓赵。”老师傅把烟别在耳后,“姑娘,你问这干啥?”

  沈秀兰从包里掏出名片:“我们公司专做老房改造,缺您这样的老师傅。”

  赵师傅眯眼看名片,又看她。“兴兰公司?听说过,文联宿舍就是你们修的?”

  沈秀兰点头。“屋顶漏水的那个。”

  老师傅站起来,拍拍裤子。“等我辞了这活儿。”

  回店路上,沈秀兰拐进邮电局,给广州寄了特快信。

  信里加了张纸条,让沈秀竹尽快寄瓷砖样品,特别要防水的那种。

  傍晚叶昭来接她时,自行车铃铛响得欢快。“今天有好消息。”

  沈秀兰坐上后座,手扶着他腰侧。“抓到倒卖粮票的了?”

  “那个赵德柱,”叶昭蹬起车子,“今天被举报收受贿赂,停工检查了。”

  车轮碾过落叶,沙沙作响。沈秀兰的手轻轻揪住他警服下摆。

  “李文博少了个帮手。”叶昭说。

  沈秀兰望着路边后退的梧桐树。“树倒猢狲散。”

  到家时,院门铃铛响得清脆。沈秀兰忽然说:“我请了个文化宫的老师傅,姓赵,懂管线。”

  叶昭锁车的动作停了下。“危险。”

  “就修修老房子。”沈秀兰开门,“校园工程也需要懂行的。”

  夜里她算账到很晚。文化宫项目的损失,用红星小学和幼儿园的工程补上了。

  数字齐整,墨迹未干。

  台灯下,她翻开新一页。

  窗外的风刮得铃铛轻响,像是远处工地的敲打声。

  清晨的阳光透过厨房窗棂,照在咕嘟冒泡的骨头汤锅上。

  沈秀兰正往汤里撒最后一把枸杞,王春梅急匆匆跑进来。

  “秀兰姐,刚接到电话!”她喘着气,“说是公安局要开表彰大会,叶队长评上模范了!”

  沈秀兰的手顿了顿,勺子轻轻搅动汤锅。“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天上午!”王春梅眼睛发亮,“那边问咱店能不能承办庆功宴,说是有二十多号人呢。”

  沈秀兰盖上锅盖,热气扑了她一脸。她擦擦手走到柜台前,翻开记事本。

  今天原本安排了去红星小学看场地,下午还要接新到的瓷砖样品。

  “接。”她拿起钢笔在日程表上划掉几项,“把后院收拾出来,摆三张大桌,告诉赵大娘多备些菜,肉卷再加十斤。”

  电话铃又响起来。这次是军属家属联络会的刘大姐,嗓门大得不用开免提都能听见:“秀兰啊,听说你们家叶昭评模范了?我们几个军属商量好了,都去给你搭把手!”

  沈秀兰夹着电话,手上还在记要补的货。“刘大姐,这怎么好意思……”

  “客气啥!咱们军属都是一家人,你家叶昭给咱们争光,我们出点力应该的!”

  不到一小时,小店后院就变了样。张建国带着工人搬来折叠桌凳,赵大娘和王春梅擦洗灶台。

  刘大姐真带了五个军属来,有的拎着自家腌的酸菜,有的抱着刚蒸的馒头。

  “这都是咱们的心意。”刘大姐塞给沈秀兰一罐辣酱,“老李家秘制的,保准客人喜欢。”

  沈秀兰接过罐子,指尖碰到冰凉的陶瓷。她看着院里忙碌的女人们,忽然想起上辈子那些独自打拼的日夜。

  那时她觉得谁都靠不住,现在才知道,温暖是要互相给予的。

  晌午时分,叶昭穿着警服走进来,胸前别着朵大红花。

  身后跟着十多个同事,个个脸上带笑。

  “嫂子!”年轻警员小陈抢先开口,“咱们叶队可给咱局长脸了!”

  叶昭站在人堆里,反倒有些拘谨。他抬手正了正帽檐,目光扫过收拾得锃亮的后院。

  “麻烦大家了。”

  沈秀兰递给他一杯温水。“有什么麻烦的,都是大伙儿帮忙。”
  http://www.yqzw5.cc/yq12868/1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