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回归现世,惊人改变【3k】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在陈成看来,此时的历史重新回到了东安幼儿园的时代,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改变还不够大。

  就像是一条河流一样。

  常在乡下浇地的人都知道,想要在某一个地方改变一条大河的走向,须得将其完全堵住,而后开凿其他的河流。

  如今的陈成便是如此。

  只是他的办法并不是直接开挖其他的沟渠,而是缓慢的,一点点的将这河流引导向自己想要行使的方向而去。

  陈成看着下方的一切,眉宇中带着几分的和善之色。

  在他看来,此时的改变虽然不够大,不能够让河流偏移原本的轨道,但其实本质上已经与原先不同,只要自己下一次在进行一次大的改变,就能够彻底的在某段时间内挪移这条历史长河。

  比如.....魏晋南北朝!

  陈成的目光注视着下方的凡俗,眉宇中带着些许的轻叹皱眉之色。

  最开始的陈成只是想要改变祖上的“积贫”,从而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而已——有了降临的能力之后,改变祖先的轨迹,使得陈氏成为千年世家是最好的道路。

  而如今,在改变已经抵达了现世,陈氏已经成为了千年世家之后,他的心愿就多了一个。

  让这华夏上下两千年的历史变得更好一些。

  何为更好一些?

  少一些异族屠戮,少一些人间惨剧,少一些.....落后与愚昧。

  多一些经济发展,多一些黔首们的美好生活。

  这就是他的心愿。

  而恰好,这个心愿与他想要让陈氏成为千年世家的心愿不仅没有相冲,甚至还相佐相成——只要陈氏一直站在华夏的巅峰,把控着历史的走向,将那众多的悲剧给抹除,华夏便能够更好。

  而更加恰好的是,只要陈氏一直把控着历史的走向,那么陈氏就能够一直站在华夏的巅峰。

  这叫什么?

  陈成摸着下巴脸上带着从容宽和的笑容:“这或许就叫做双赢?”

  “我赢两次!”

  .........

  而此时,凡俗之中的一切还在继续。

  汉和帝之后,大汉好似是重新回到了原本应该有的正轨之中——只是相对于原本的历史来说,这个版本的历史因为有了陈氏的存在,所以大部分的“争斗”都是局限于正常的政治斗争,而没有波及到黔首。

  西域以及北疆、南越等诸多地方也都是依旧在大汉的统治之中,而又因为这些地方在源源不断的提供经济、粮食、以及其他的资源等物,所以大汉的发展相对于原版本的东汉也是处于一个高位格的层次。

  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东汉。

  因为皇帝的年幼,所以外戚势力再次抬头——但这一次,却没有形成外戚之祸以及巫蛊之乱,因为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的头上都多了一把长剑。

  一把锋利无比的长剑。

  所以他们哪怕是争斗不休,也不敢真的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也不敢过分的鱼肉百姓。

  是的,是不敢过分的鱼肉百姓,而不是不敢鱼肉百姓。

  对于这一点,陈氏的人看法也各有不同。

  一部分陈氏子弟认为,天下之人应当是如同水一般清澈,鱼肉百姓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够发生,这样子的人都应该杀掉。

  而另外一部分陈氏子弟则是认为,人和水不同,无论是换做谁来,都不可能完全的做到为民为天下,一定是会有自己的私欲的。

  这是一个人一定会有的东西。

  因为人不是没有感情的木制傀儡。

  在政治的妥协艺术之中,陈氏最后达成了最终的看法——设立一个限度。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不能够只有黑色和白色,因为陈氏可以控制自己,但却无法控制其他人。

  他们必须是允许有灰色的存在。

  但这个灰色,必定是要在某个限度之内。

  在这个限度之内的,陈氏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个限度之外的,陈氏便要彻底的睁开自己的眼睛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别哭,也别闹。

  这成为了一种“潜在规则”。

  而因为陈氏的这个“潜在规则”的存在,东汉的黔首们生活较之原版本的也好了不少,至少是提高了两三个档次。

  在和帝末年的时候,大司农便已经培育出来了新的“玉米”、“红薯”、“土豆”的粮食作物种子,这三种从殷商大陆远渡重洋而来的粮食作物种子在经过大司农的培育之后,产量十分可观。

  也正是因此,大汉虽然依旧还没有达到当年光武帝所立下的让人人都能吃上饭的宏愿,但却也算是民生安泰、国泰民安。

  粮食作物种子的出现,以及和帝之后安帝大力开垦北疆以及南越之地的种植,使得大批量的中原百姓南下迁徙,使得东北以及南越之地成为了大汉的粮仓。

  至此,大汉完成了三个粮仓的建设与开垦。

  分别是东北粮仓,中原粮仓,以及南越粮仓。

  这三个地带都十分适合种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地面,都十分适合耕种,成为大汉的粮仓也就不奇怪了。

  安帝在位期间,东汉的发展再次陷入了一种平和而又安定的状态中。

  安帝在位的多年间,大汉的对外战争都少了不少,因为安帝与和帝还不同,他的性格较为内敛,更多的像是一个守成之君。

  只是,他在位的年数也并不算多。

  安帝十五年,在位了十五年的大汉天子安帝崩逝,在他崩逝之前,他曾经向上苍哀叹咆哮过一件事情——为何令朕子嗣不丰?

  是的,安帝的子嗣也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了。

  只是比当年他自己强的是,他的子嗣并不是六岁登基,而是九岁登基——是为“顺帝”。

  顺帝即位之后,大汉的形势稍微动摇了一些,因为这个皇帝相对于前面的几个皇帝来说,最大的一个优点是不乱搞,最大的一个缺点也是不乱搞。

  他的骨子里面少了一些属于刘氏皇帝的基因。

  他在位期间,大汉也算是较为平和,但却没有太多的贡献,朝政大多数时候被外戚所掌控,以至于在他崩逝之后,大臣们以及他的孩子们为他选择了这样子一个谥号。

  这并不算是一个太好的谥号,但对于顺帝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时间就好像是按了快放键一样,陈放眼睁睁的看着那时间从一开始的一点点流逝,到最后的快速播放,一直等到了某一个时间段之后,时间的流速好像才回归正常。

  就好像是暂停键被按了停止。

  而这一年,乃为....公元一百四十六年。

  也正是这一年,一个平平无奇的皇帝登基了,这个平平无奇的皇帝叫做刘志。

  这个名字很普通,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好,放在天下中也好,都十分普通,甚至现在随便的去查一查,都很有可能出现几千个刘志。

  但这个刘志不普通的一点是,他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儿子。

  这个儿子不知道算不算好,也不知道算不算坏,总而言之,历史中对他这个儿子的评价较为一般,历史中对他的评价也很一般。

  他的儿子叫做刘宏。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还是十分陌生的话,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众所周知的名字。

  叫做.....

  汉灵帝。

  如果对这个名字还不熟悉的话,或许他还有一句名言,以及他所宠幸的奸佞名字会让你更加熟悉。

  他所宠幸的奸佞叫做“十常侍”。

  他的著名言论叫做“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此言论出自《后汉书·张让传》,乃是公认的史料之一。

  意思也很简单——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

  当然了,皇帝当然不会真的说把张让当成爹,把赵常侍当成妈——他只是利用这样子的表现,来让那些士大夫们明白一个道理。

  “朕很重视这两个人!”

  “你们敢搞他,你们就完蛋了!”

  这是皇帝和士大夫集团们下的一盘棋——只是从结果来看,刘宏输的很彻底。

  .........

  淡淡的光芒从陈成的面前浮现出来,而后周围的一切就好像是水波荡漾一样,缓缓的消散,最后又再次凝结在一起。

  当所有的异象都消失了之后,陈成睁开了双眼。

  这一次,他醒来的地点依旧是在“圃园”之中,他第一反应便是先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房间,房间与上一次的差不多,但比上一次更加古朴、更加低调,但却也更加奢华。

  在他的鼻子间环绕着的香气则是“岩雪梅”,而且是最为上乘的那一种——至少和他在官渡公府内闻到的那种等级一样。

  陈成眉头一挑,语气中带着些许淡淡的笑意:“上一次醒来的时候,虽然也是岩雪梅的香气,但却比这一次的差了不少。”

  “看来,这一次的改变同样是反哺到了现实之中。”

  他微微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看向窗外的些许绿色。

  圃园风光依旧。

  .........

  腊月十三。

  坐在雁鸣湖边看书的陈成接到了一个电话,眉宇中带着些许的讶异。

  这通电话来自他的父亲。

  “祭祖大典?”
  http://www.yqzw5.cc/yq12256/1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